这工人嘴巴还真碎!
郭新年心里暗骂。
“嗯,的确有这事情。”
“你都肯花18万修缮和你无关的纪念馆,还不能出个几万修缮一下咱们村的大礼堂?”
“我奇了怪了,你儿子不是承包着咱们村的几座大山,在开采石头,赚的盆满钵满了,为什么还要问我来捐款?”
“新年,你有所不知,我儿子那买卖看着红火,其实不赚钱,一吨石头才卖50多块钱,村里那么多劳动力都在山上干活,给他们的人工费也很高,哎,总之一言难尽,希望你能慷慨解囊。”郭宝田惺惺作态道。
郭新年心里十分厌恶,想要再次拒绝的时候,突然脑海里想起一件尘封很久的事……
“大娘,你放下,我去挑水。”李娟刚从灶头间出来,就看到张杏花提溜着水桶要去外面打水。
“打个水我还是可以的,总不能让你一个人辛苦吧。”张杏花有些过意不去。
接下去就是申请盖章,然后和街道、住建部打个招呼。
第二天,郭新年就找了一家装修公司,进行评估后,需要18万修缮费,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了。
评估之后,郭新年心里就有了底,开始申请修缮,等待各部门盖章。
三天后。
晌午,李娟在郭新年家里忙碌着,又是帮着干田里的活,又是在灶台上忙着做饭。
虽然还没过门,但嫣然一副郭家儿媳妇的模样。
熊猫电器厂的老板贾宏声小时候就是在杭一中读的书,而昨天去纪念馆的陈校长就是贾宏声的授业恩师。
这一段故事,是上一世郭新年在名人杂志上看到的,记忆犹新。
年轻时候的贾宏声差点辍学,是陈道远资助的贾宏声,后来贾宏声考上了沪海名校,一直在沪海奋斗。
这期间郭新年把纪念馆拖欠工作人员的工资都给结清了。
一直以来纪念馆都有3个员工,2个打扫卫生的,1个是住在馆内看大门的保安大爷。
郭新年只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希望自己能当纪念馆的馆长,方便日后维护和管理纪念馆。
几个部门负责人都很爽快的答应了。
我国的家电行业起步晚,产能低,不能够满足人们对家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