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杀死了南单于于夫罗之子刘豹,二是击败了数百白马义从。
袁绍为此找了几个谋士分析,大家最后说来说去,都觉得极为不可思议。
如果是假的,那就麻烦了。
如果是真的,那麻烦更大。
彼时由于去年邺城之乱的缘故,袁绍对内整肃,对外攻打黑山军张燕,好不容易稳定了并州形势,下一步本来打算从青州下手,攻打公孙瓒的盟友田楷。
但临近的幽州出了问题,不查清楚,便不好出兵。
不管袁熙是谎报军情,还是有勾结公孙瓒的嫌疑,总要有个说法,袁绍最终决定,派袁谭并荀谌高览,以防备南匈奴和公孙瓒军为由,带兵去北新城调查此事。
这个任命很耐人寻味的,荀谌属于中间派,至今没有表明支持谁,高览却是私下偏向于袁尚的!
这三人凑在一起,谁也猜不透袁绍打的是什么主意。
所以眼下荀谌只能把目光放在北新城上,力求先查证出事情真伪,回去怎么也好有个交代。
他此时没想到,自己在观察北新城的街道,袁熙也在偷偷观察他。
袁熙一边和袁谭不咸不淡说着话,一边也在想着荀谌的事情。
荀谌此人,自从公元191年说动韩馥教出冀州,直到200年官渡之战担任谋主这九年间,竟然没有丝毫事迹。
官渡之战后,荀谌更是直接消失,史书再无一丝记载。
此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袁绍拉不下面子阻止,眼睁睁看着袁熙就这样离开了邺城,一走就是三年。
后来荀谌和袁绍几次私下假面时,袁绍对此事也多有后悔之意,毕竟袁绍就这么几个儿子,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也是袁氏的损失。
袁绍此人性格与一般人不同,在身处逆境的危急之刻,常常能有坚毅果决之举,但在平常小事上,却显得有些优柔寡断。
在袁熙这件事上,便是如此。
袁绍其实颇为宠爱自己的几个儿子,但又死要面子,所以荀谌一眼就看出来,袁绍并不想真心去让袁熙守城。
按照荀谌的想法,袁绍这是想让袁熙知难而退,乖乖呆在邺城。
后来事实证明,荀谌猜对了,袁绍有次喝多了,私下和荀谌对谈,言语之中,也吐露出当初确实是这么想的。
但出乎袁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