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也是乱世之中,各取所求,竭力求存罢了。
日子一天天去过去,北新城南面的山谷中,一支上千人的军队缓缓而行,前头有三匹马并辔而行。
中间骑在马上的,是个身材昂藏的中年男子,他左边骑马的是个长袍文士,右边的人则是将领打扮,身形雄壮。
中间的人见文士辛苦,出言道:“先生若是辛苦,可去后面马车坐着。”
那文士道:“无妨,多谢公子关心。”
“我只是很好奇,想看看袁熙公子斩杀那匈奴单于之子刘豹的地方。”
旁边的部将听了,冷哼一声:“袁熙公子杀了那单于之子,对方肯定会起兵报复,北面有公孙瓒虎视眈眈,却另树大敌,实乃不智之举。”
袁熙倒是很理解刘备,因为他现在干的和刘备也是一样的事情。
在这乱世,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力量,可比清廉的名声有用多了。
董昭听到这件往事,激动不已,胡子颤动,连声说道:“公子竟然也知道这件事情!”
这乃是他生平最为得意之事,因此他也受到了贾琮赏识,可惜不久之后,贾琮就病逝了。
董昭直到此刻,才对袁熙心服口服,有了遇到知音的感觉。
不同于后世流传的张飞鞭督邮,这件事实际上是刘备亲自做的。
《典略》——督邮至县,当遣备,备素知之。闻督邮在传舍,备欲求见督邮,督邮称疾不肯见备,备恨之……遂就床缚之,将出到界,自解其绶以系督邮颈,缚之著树,鞭杖百馀下,欲杀之。督邮求哀,乃释去之。
刘备担任安喜尉的时候,养了一百多私军,而安喜尉的俸禄是二百石,折算下来,一年只有谷360石(月谷30斛,年360石),肯定养不了这么多张嘴。
董昭心下感动,叹道:“公子知遇之恩,公仁定不敢忘。”
“只是公仁半生默默无闻,公子为何独独对老夫青眼有加?”
袁熙笑道:“哪里默默无闻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刘备因平定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安喜尉,在贾琮到来之前,也挂印而去,且还衍生了一件相当有名的事件。
鞭笞督邮。
贾琮乃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清官能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