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要回长安了,将来在中枢衙门为官,也用不到护卫。”
郑叔清沉吟片刻说道。
那位僚人族长明显的脸色黯淡了许多。
“但是这一位。”
郑叔清指了指方重勇说道:“他的父亲乃是朝廷的监察御史,官很大,很需要身边有人使用。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说到这里,他对着方重勇使了个眼色,示意对方答应下来。
僚人的随从,跟普通汉民相比固然有很多缺陷,但是,也有一个旁人都比不了的优势:人际关系极为简单!
这里的客商经常请僚人为护卫和向导,就是担心人生地不熟,被心怀不轨者杀人越货!僚人就算想杀人越货,他们也没有渠道可以销赃!僚人圈子里面也很注意这种事情,刻意的避开这些矛盾冲突。
方重勇略微沉吟片刻,心中顿时了然。他现在身无长物,一个半大孩子,实在是随随便便就能被人给控制住了。方来鹊勇则勇矣,忠心是没问题,但实在是傻得可爱,关键时刻不顶半点用。
离开夔州在即,自己身边确实需要一个人际关系简单的人作为贴身护卫。这位僚人少年也算是有“救命之恩”的,还是收为己用比较好。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以后就跟着我吧,你叫什么名字?”
“阿段。”
那位箭术精湛的僚人少年沉声说道。
在朝廷眼里,夔州便是“穷山恶水出刁民”,除了钱就是钱了!郑叔清也有这样的担忧,不想耗费力气做没有用的事情。
他是在方重勇的苦苦劝说之下,才勉强同意的,不代表本身的积极性有多高。
所以在关中之外的很多地方,有财力物力考科举的人,对于走科举路线完全不怎么在意。并不是大唐所有地方的人都很向往科举,风气如此,跟出路狭窄也有关系。
比如说夔州。
夔州这边远离政治中心,自然文教水平不会高到哪里去,本地没出过什么像样的读书人。
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
富豪有钱驾大舸,贫穷取给行艓子。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
“酿酒并不需要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