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最好是你的私人关系,如果没有合适的,也可以跟克拉姆先生提一下。对,我并不是想挖你们的墙角,只是找几个业务能力强的人帮我培训出几个人才!”
“哈哈,师父,虽然我不太懂挖墙脚的意思,却能多少明白了你想要哪一类人。放心吧,克拉姆先生已经私下里和我说过的,要竭力满足师父的一切大小需求,这件事我来解决!”
没错,刘青山是在打宝莱坞的主意,目的就是拉几位特效师过来。
“影视特效”是一个非常窄而深的领域,在国内几乎没有本科会为它单独开一个系。
内地甚至港台方面的所谓特效师,为非是从广告学、传播学、数字媒体技术、动画、数字特效、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电视编导等等门类半途改行过来的。
以上专业都包含了“影视后期”,而后期又包含了特效,这些人有些属于理科,有些属于文科或艺术类的基层工作者,只能抽时间自学和花钱到外面上培训班,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特效师。
而这些花钱去国外的读影视特效培训班,一般都要大几万学费和几个月、几年的空闲时间,一半精力学基础,一半精力找机会。
好的培训班手握资源,如果你的水平很突出,老师也愿意将你推荐给国外的影视公司,因而极少有人学成后回国,因为国内的相关产业的基础水准太低了。
所以刘青山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宝莱坞的厉害之处。
宝莱坞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之一,并不仅仅具有独特歌舞特色的天竺电影来面向国内娱乐。
能够拥有印地语电影产业数十亿观众,也不止激情洋溢,表情夸张,肢体语言极其丰富天竺舞蹈吸引眼球。
相反它还拥有不差于好莱坞的先进的IT影像技术,很是出了不少气势恢宏、科技感十足的大片。
尽管由于强调特效,难免顾此失彼,捉襟见肘,使得电影在内容表达上显得苍白无力,华而不实,甚至有山寨钢铁侠和终结者的嫌疑。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此也造就了几位真正的国际巨星,更不乏薪酬可与好莱坞媲美的天竺影星。
由此可见,宝莱坞的电影特效有能够被西方社会所接受的长处。
况且宝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方式一直倾向好莱坞电影靠拢,一直热切渴望融入欧美社会,其科幻特效水平的长进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于这一点,目前国内的相关行业就落后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