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很快就进入了雨海代,距今约三十八亿年,母星温度持续降低,降到了四十一度左右,但这一时期的母星,整体上看,宛如“地狱”。
随即,母星进入太古宙的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在距今三十二亿年的中太古代,平均温度降到二十多度,光合作用出现,带状铁形成区出现,第一块超大陆瓦巴拉大陆出现。到新太古代,平均温度降到十多度,出现了第一次冰期,蓬戈拉大冰期出现。
苍白的星球依旧在急速旋转,很快就进入了元古宙,经历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蓝藻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凯兰诺大陆形成;随即发生“大氧化事件”,造成“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到距今约二十三亿年的“层浸纪”,母星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度,休伦冰期出现,空气中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含量增加。
再接着,就是距今约二十亿年的“造山纪”,平均温度十多度,真核生物出现、线粒体出现,生物出现了复杂共生现象。
到十一亿年前的“狭带纪”,多细胞生物开始繁殖,真菌出现,藻类开始繁殖,罗迪尼亚超大陆形成。
接下来又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的生物大灭绝,母星进入了显生宙。
在显生宙的古生代,距今约五亿年的“寒武纪”发生“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在距今约四亿多年的“奥陶纪”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在“泥盆纪”发生了因为温室效应导致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在距今约两亿多年的“二叠纪”同样因为温室效应导致“第七次生物大灭绝”。
转眼间,母星进入显生宙的中生代,此时是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出现,鱼龙出现,翼龙出现,后期平均温度不到二十度,温室效应导致“第八次生物大灭绝”。
紧接着,进入距今约一亿多年的“侏罗纪”,盘古大陆解体,暴龙科出现,蛇颈龙类出现,鸟类出现。
到“白垩纪”,巨型生物出现,泰坦巨龙出现,沧龙出现,氧气含量增加,后来由于彗星撞击地球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第九次生物大灭绝”。
最后,母星的转动越来越快,新生代的“新近纪”距今约五百万年,此时是哺乳动物时代,新近纪大冰期出现,灵长类动物繁殖,原始人出现。
在距今约两百多万年的“第四纪”时期,智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