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问过常茂,他不知道此书。”朱元璋摇摇头:“朕甚至令锦衣卫暗中在郑国公府找过,也未找到此书。”
“陛下,何文灿求见。”大太监高诵从御书房外进来禀报。
“宣!”朱元璋一扬手。
“宋国公的意思呢?”朱元璋转头问坐在御书房中的宋国公冯胜。在此之前,君臣正在讨论北伐事宜,冯胜正是朱元璋下旨任命的,此次北伐的征虏大将军。
“哦?为何?说说?”朱元璋看着冯胜。
“父皇忘了?父皇给了文琅金牌之时,便允了五百兵丁的调派之权,如今瞿郁用朱文琅的金牌借兵三百,可无需单列上奏,儿臣也只是昨日看到五军都督府的报事节略,才有印象。”说罢,走到一侧的架子,找到五军都督府的格子,取了最高边一本报事节略,递到朱元璋手中:“父皇请看。”
朝中的奏折分为两种,一种是说事的,由大臣具名上奏,专门就一两件具体的事朝廷汇报,另一种则是报事节略,由各衙门将每日发生的,无需单独具折的寻常事务,简单记上一笔,交付大内,相当于流水账,无非以备需要时再找查参考罢了。
“武穆遗书啊。”朱元璋靠在御椅中,抬头望着屋顶:“那是江湖之中的一个传说,据说是前宋岳飞留下的兵书,后来落到百余年前的北侠郭靖手中,郭靖凭此兵书,镇守襄阳,挡住了北边的鞑子兵十余年,连蒙古大汗蒙哥都死在襄阳城下……后来,襄阳城陷,这武穆遗书又失落江湖,数十年前被明……被一个叫张无忌的人所得,张无忌和常遇春是至交,将此书传给了常遇春,常遇春得此兵书,用兵如神……”
“那岂非是兵家至宝?”朱标惊道:“开平王洪武二年便在军中暴卒了,这本兵书如今是在何处?”
“回陛下,据榆林府锦衣卫千户张阳报,说是朱千户怀疑纳哈出会突袭神木堡,故而调锦衣卫帮着守堡,副千户张伦奉朱千户令,已率锦衣卫到达神木堡。”何文灿叩头道。
朱标似是想起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