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内政改革,哪里改的是内政,而是借内政之手,好好清理下新朝上下,剑锋直指文官集团。
在新朝,表面看去,只有他和罗清远、林苑之这两方一正一反的双方势力,殊不知在背后,还有第三方势力的文官集团。
这文官集团可不是他的人,而是由当地各州地方豪强权贵势力的本地派。
别看这些本地派没有在朝堂占到多大的势力,可在朝堂之下的广大郡县,都布满了这些人的势力。
可谓错综复杂,盘根交错,只要下面的基本盘稳住,朝堂如何变化,都动摇不了他们的根基。
也正如此,这些庞大的文官集团,即便面对他这位第一世家的黄国公,表面看似尊敬,私底下对他还是很不屑的。
名头在大,没有足够的根基,在他们看来,不过是陛下扶持起来,平衡朝堂局势而已。
所以对黄子澄,他们并不在乎,这点黄子澄也明白,他的手下,也有部分文官集团的人。
说是投靠,实则也是对他的一种监视,不看重归不看中,但还是要掌握他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形势下,黄子澄一直隐忍不发,始终将目标用在对付苏祁安身上,虽然他知道每次的弹劾,最终会以失败告终。
但越是这样,黄子澄越要弹劾,只有这有,才能转移文官集团对他的注意力,同时,也是借陛下的手,将渗透进他一派的文官集团给一一清除。
黄子澄能够坐稳国公之位,眼光肯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知道,苏闲对这方,看似威胁不大,实则已经掌控广大新朝基层的文官集团,迟早会动手。
他等的就是苏闲动手之时,上次的弹劾失败,就让黄子澄意识到,文官集团要被铲除的时候到了。
果不其然,随着改革内政的推动,苏闲直接在朝堂开刀,借着拿下几位致仕的老臣。彻底对文官集团出手。
在这种情况下,黄子澄定当会坚定的支持,因此转变的很快,甚至不惜大义灭亲,只为让苏闲明白他的忠心。
黄子澄的出手,可不是落井下石,见风使舵,而是根据自己对苏祁安的弹劾,让朝野上下都知道,黄子澄是对公不对私。
正是这个印象下,他的出手,方才显得顺理成章,即便其他朝臣有点疑惑,但却挑不出刺。
黄子澄不出手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