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放下酒杯,脸上布满认真之色。
“缙绅兄与我志气颇合,都没有出仕的心思。若是能有幸拜入湘王门下,我便是负版筑墙、屠猪杀狗,亦甘之如饴!”
之所以说这番话,其实跟铁铉年少时的际遇有关。
那时候还是个只知道策马纵情的无状儿,是因为不小心冲撞了湘王朱柏的车驾,险些被随从拔刀问斩了。
是湘王朱柏,在马车之中吟了一首李贺的《南园十三首》:“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而后便让侍从将他放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际遇,才如同当头棒喝一般,令铁铉彻底清醒了过来,而后奋发读书,出人头地。
至于原因,就跟解缙一样,希望能够回报湘王朱柏。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所以二人对视一眼,互相引为知己。
“不曾想,原来鼎石兄竟然也有此志?”
铁铉眼中闪烁着回忆之色:“湘王素有贤能,此生若是能侍奉左右,便也不枉我毕生所学。”
“鼎石兄高义,愚弟莫不能及。”解缙戏谑之意愈减,话语愈发程铿,“但愚弟也确如鼎石兄一般,只为湘王而来。”
跟这群蝇营狗苟、努力经营的士子们一比,高下立判。
事实上,虽然朱柏在朝廷上为人极为低调,但在民间他却拥有很高的声望。
尤其是饱读诗书的士子们,更是将能够入得湘王朱柏府上做事,视为了终身奋斗的目标。
这一次的科举,除开铁铉、解缙二人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士子,之所以去参加科举考试,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见到湘王、投奔湘王而来的。
也正是因为发生了先前种种,也才有了殿上这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
朱元璋虽未言语,但暗中却早已是怒火中烧。
自己看重的状元、榜眼,竟然无心出仕,只为寻得老十二的关注,好在他的麾下谋求个一官半职。
地方的藩王私臣,竟然比不上他朝廷的官职?
简直荒唐!
手持金鞭的吴伴伴见状,赶忙呵斥道:“你等怎能如此不识好歹,不懂规矩?这可是陛下的恩赐!莫要闲言碎话,接好谢恩!”
铁铉和解缙见大势已成,自己无力回天,这才不敢再多言语,只能跪地叩谢皇恩,匆匆接下了翰林院的官职。
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