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你是不是当真要把我大闺女嫁给你家老四啊?”
徐达瘫在椅子上,喷着酒气。
“你啊,就把心放在肚子里吧!这桩婚事咱们是……是定下来的,改不了!”
莫说徐达,便是朱元璋也有点喝大了,说话略带含混不清。
“咱呀,也是真喜欢咱未来的儿媳妇。”
“什么啊重八哥,你可莫诓我啊。我听人说了,老四要娶我家大闺女,他可是闹别扭了的,当天人都跑没影儿了。”
“是有这么个事儿,不假!但是啊,咱听说了后,也生气啊!咱也帮你教训了,咱打他十天下不了床!”
“重八哥,你是知道我的。我家这大闺女向来是知书达理的,老四这事儿办得太不讲究了,订婚的时候都能跑路,让我女儿脸往哪儿搁啊?”
朱元璋一听,顿时不乐意了。
“是,我家老四的确是对不住你们家大闺女,但咱不是都打他板子了吗?再说了,那谁年轻的时候还没点小心思啊?”
徐达却是犯了犟脾气,好说歹说就一句:“重八哥,反正我大闺女说了要退婚,不嫁你家老四。”
朱元璋见徐达这般执着,也没再多劝什么,敷衍了一句。
“行吧,不嫁就不嫁,反正咱儿子多,你大闺女看上哪个了,让她随便挑!反正啊,咱们俩必须得是亲家。”
与此同时;
大明朝一场轰轰烈烈的科举选拔,正式拉开了帷幕……
遂凝神动笔,开始重新查漏补缺,对科举考试重新进行充实、删减。
不多时,一份崭新的规划,便跃然纸上。
朱标的表情颇为不虞:“千头万绪,并非一朝一夕能捋顺的。不过多花点功夫,儿臣总是能捋清楚的。”
忽然,朱元璋回想到了老十二当时在后院里所说的那些东西。
于是便将他的科举思路,同太子朱标大致说了说。
“不曾想竟然还有此等高人。”
太子朱标虽心中巨震,但脸上的表情却并未多给。
“倘若如此,那么科举考试可以删繁就简,但录取的效果,更是胜往昔。”
开国头一遭的选拔,根本没有足量的参考能用,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此时,书桌旁的蜡烛早已燃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