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徐玉山的条件(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六十七章 徐玉山的条件(3/4)

,年初还想办法通过省药监局的专家评审。

    这说明徐玉山从近几年国内逐渐火热的保健品市场里,很早就清晰看到他所做研究的商业价值,又或者说他就是直接奔商业价值才去做的这些研究。

    虽说这注定徐玉山对他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期许,会开出不菲的价码,但倘若将他的研究成果直接纳入新公司名下,则能省去后续很多的麻烦。

    萧良大体记得整个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今年就已经处于爆发的边缘,明年就愈演愈烈——如果历史轨迹不发生大的变化,明年底国家就会下决心整治保健品市场。

    到时候哪家保健品厂商想要逃过第一轮清理整治,很多关键性的评审认证文件则变得异常关键。

    以技术转让的方式,直接采用徐玉山的研究成果,新公司在合规性操作上会有极大的便利性。

    “徐玉山现在有提什么新的条件没?”萧良看向他哥问道。

    之前徐玉山教授提出一次条件,是一部分现金买断加保健品销售提成。

    现金买断开价却是不高,徐玉山只要求出两万元就行。

    萧良不介意多付点现钱,但不可能同意徐玉成拿产品销售提成。

    保健品看上去利润空间极大,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不高,初期也没有多复杂的生产设备投入,但市场营销的投入太高了。

    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去年才开始发力做产品的金铢口服液。

    要是历史的轨迹不发生变更,金铢口服液今年的销售额就能做到十五亿,明年,也就是九五年到达巅峰期时,年销售额应该会做到惊人的八十亿。

    这是九十年代中期的八十亿销售额,是后世极难想象的一个数字。

    也因此在金铢集团垮塌后,无数财经分析家都恨不得拿出显微镜来,将金铢集团的每一根汗毛都研究一遍。

    萧良对金铢集团的崛起以及骤然垮塌,印象也是极其深刻。

    金铢口服液崛起两三年间,销售就能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主要原因是一支短短两三年间急剧膨胀到十六万人规模的销售团队。

    金铢口服液绝大部分利润,最终被养这么一支庞大的销售团队以及账目混乱的市场营销投入吃得一干二净。

    金铢集团崩塌瓦解之后,除了一地鸡毛,啥都没有给创始人留下。

    萧良再有前世二三十年的人生经验,他也不可能有自信两三年时间带出一支高达十数万人的销售团队,还能成功的驾驭住。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