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是某位悲天悯人的前辈儒宗所总结?可自卢尚书、蔡中郎故去后,天下已罕有能想到如此突破的大贤了。你可探听清楚了那人多大年纪?是哪个州郡派来的?”
耿纪见荀彧重视,内心暗喜,心说自己这番工夫下得实在是值了,连忙说:“未能打听到那人姓名来历,听说那日舌战事出仓促,众人都是半途加入旁听,而那人驳倒祢衡后便离去了,连名字都没宣扬。
但旁人皆言,观此人长相,还极为年轻,是从东边来的,莫非是青徐之地?”
荀彧摸了摸胡子:“东边来的?还很年轻?东方儒宗,如今只剩还乡青州的郑玄郑尚书,莫非是郑玄的某位弟子、袁绍的某位师弟?还有别的信息么?”
耿纪又想了想:“听说此人还当众点拨了当日来劝和的将作大匠孔文举,说孔文举的皇宫施工统筹之法过于靡费,他有办法让孔文举额外节省数千万钱工费、徭役。”
荀彧眼神彻底亮了:“还有这本事?备车,我亲自去皇宫工地寻孔文举看看。”
耿纪一惊,没想到荀彧对此如此重视,他连忙劝道:“令君今日已如此辛劳,不如明日再去吧?天都快黑了。”
荀彧:“无妨,为国抡才岂可嫌劳苦,我现在便去孔融那儿。”
期间他只接待一个人的访问,那就是孔融如果在操作层面,有些东西算不明白,可以来找他,其他人一概不见。
毕竟诸葛瑾要的不是在许都民间的名声,他要的只是特定渠道的立功之名,以便在后续朝见时换取更多的利益筹码。
现在有了这个超额完成任务的筹码,那妥妥的完工之日,就是他百分百能升少府之时了!
如此一来,孔融哪怕被当众衬托得很不够聪明,他也忍了,依然对诸葛瑾礼遇有加。
表示一定听取他的建议,为陛下更加多快好省地修建新皇宫。
……
诸葛瑾当众驳斥打脸祢衡、又当众指教孔融之后,立刻低调地选择了回徐州郡邸宅家,此后数日闭门不出,以免再节外生枝。
连带着陈登也被他拉了回来,不要再随便露面。
只听诸葛瑾侃侃而谈地介绍:“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