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又到周一凌晨了,新的一周求票求收藏求追更。再求一波0粉丝值拥护的最小额打赏,冲一下粉丝数(已经打赏过本书,粉丝值不是0的书友,就不用再破费了。我只是增加一下粉丝数,不是为了钱。大家可以按最小额打赏,只要粉丝值不是0就有效。)
我也想加更,但我才刚拿了两周小推荐位,今天是第三周第一天,刚上分强。
所以,拜谢,上架了成绩好我自然会爆更。
我的更新绝对不比其他新书期的书慢的。
《孟子》在汉儒中的地位不是很高,仅仅是十三经之一。但公孙弘和董仲舒,当年在论证“有德者居之”的“德”时,还是引用了孟子的,事实不容否认。
诸葛瑾继续下套:“孟子见梁惠王,淬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对曰:定于一。
于是他谨慎思考之后,决定用最四平八稳的公孙弘和董仲舒的标准官方意思形态、一字一句做了答: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这里的德,自然是一统天下,使天下人免于内战之杀戮。昔春秋战国五百年,华夏子民自相屠戮,无日不休。
秦始皇虽是暴君,然其能得天下,便因其有此德,终止了战国纷争。而秦末之世,天下失鹿,分崩离析,高皇帝复合一统,故其德绵延数百载——
“谁说《公羊传》里有这么定义过‘德’?你刚才所引用的,明明是孝武帝时、公孙弘钻研《公羊传》所留下的注,乃公孙弘的个人解读,并非战国时公羊高的本意。
这种解读,虽说不上全错,但明显混淆杂糅,不辨本末。我且问你,《公孙弘书》中,为《公羊传》注释‘统一天下之德’时,是否有引用《孟子.梁惠王上》里,孟子对‘一天下之德’的观点?”
祢衡一愣,总觉得有阴谋,但这个问题答案很明确,他只能立刻回答:“当然有。”
既如此,诸葛瑾又怎能打无把握之仗呢?
所以,诸葛瑾在开口之初,就想到了一条计策:他要把双方对喷的辩题,引导到一个汉朝儒生肯定都会答错、而后世儒生肯定可以答对的点上。
换言之,就是这个问题必须是早在汉儒宗师的公孙弘、董仲舒那里,就已经答错了,而且整个汉朝儒生都因为尊师法祖,忽视了这个错误。
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