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第四卷,是逻辑是非基础、思维常识,第九到十一卷,天地常理,十二至十四,农牧生命之理。十五十六,工巧应用心得……竟然涵盖如此之广。我一开始是不是小看了大哥所学?刚才不该跳着看的。”
翻遍了全部目录后,诸葛亮终于摆正态度,决定把大哥最初的《劝学篇》拿回来,仔细从头读一读。或许那样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欲速则不达。
他重新翻开被他弃掷一旁的第二卷,换上了虔敬宁静的情绪,不带一丝骄躁地读起来。
或许,这也是诸葛亮平生少有地收起“观其大略”之心,认认真真“务于精纯”一把吧。
——
PS:新书期求票求收藏求追更。
明天就结束诸葛亮的读书初体验了,后续成长都是“事上练”,一遍遇到问题一边学习,穿插着写,不会拖慢剧情的。
感谢大家的耐心,拜谢。
后半部分则是一份劝学的心得体会,主要谈治学的心性等大道理。
诸葛亮撇撇嘴,他现在需要的是挑战性!是刷题缓解尴尬!暂时不想看老生常谈!
那小娘人品学识都还不错,只是不够白皙美貌,头发也不是乌黑油亮,一看就是气血两虚、中气不足。
诸葛雨觉得,相比于她和大姐的遭遇,二弟这种情况属于可以接受,毕竟志趣相投了,以后纳妾再找美人也不迟。
诸葛亮原本还想跟大姐二姐分析一番大哥的变化,被诸葛雨说得焦躁,丢下家书扭头便走,回屋自去揣摩大哥给的密卷了。
这种时候,刷题是最好的注意力转移大法!他就拆开大哥的第二个卷轴,研读起来。
“我倒要看看,大哥这两年到底有什么长进,竟觉得能教导我了,不会是找了些什么冷僻之学吧……”
诸葛亮快速扫视着,发现第二卷前半部分,主要是目录,把后续十几卷的各自内容,都提纲挈领做了个索引。
至于那庞山民,学问人品倒是比蒯祺好一点,毕竟是庞统的堂兄嘛。但外貌就愈发古拙,实在不堪入目。诸葛雨毕竟有大姐护着,有时就想:如果大姐牺牲了,自己是不是就不用再牺牲了……一个蒯家已经够罩住诸葛家了吧?
所以,刚才晚饭前,听三弟悄悄耍宝说:大哥在广陵突然发迹了,被镇东将军待以师礼,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