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帝国时代》科技:流刺网(3/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章 《帝国时代》科技:流刺网(3/4)

口变得更浅,北边的淮河水会因为落差,往南冲入邗沟、入射阳泽,再流入长江。要不是中间有射阳泽这个大湖可以调蓄水位,怕是南段的邗沟水都能被长江抽干。

    但如今我们为了捕鱼,恰好可以利用邗沟的河口下网。邗沟的深度比长江和其他天然河道都浅得多,水流量却不小,可以在流刺网底部挂上大石沉底,确保不会被冲走。如此只要有大鱼游过甚至是冲过河口,都能一网打尽!

    只不过,今日是大潮之日,水势实在过于汹涌,我刚才不敢下网,想等潮水峰值过去再下网,专注捕捞退潮时那一波鱼。将军若有兴致,可随我一通观潮,顺便看看退潮后下网的渔获,究竟能有多少。”



    那群人也看到了刘备,恭恭敬敬对他行礼,然后回答孙乾的问题:

    “先生说今日大潮,怕渔罾被冲毁,所以带着人去了上游一些的地方,说要等潮头过了才下。

    



    运河船从淮阴开到广陵,就要重新卸货装上江船,江船北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正是古运河的这一特性,造成了后世扬州城千年的繁华。

    刘备找了许久,最后还是孙乾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连忙领着刘备过去询问:“诸葛先生何在?你们不是帮诸葛先生造竹罾的么?怎的独自在此?”

    刘备循声望去,见孙乾朝一群商人、水手问话,旁边摆着很多竹片交错形成的硬质弧形大网,上下两侧还有些奇形怪状的附件。



    他这才释然,原来不是抓了鱼又丢掉,而是放到罾笱里先养着,让鱼慢点死。

    后世语文课本上,经常把“罾”直接翻译成“渔网”,但这其实是有点出入的,古代用柔软纤维制造的,才叫“网”,而罾往往是硬质的,算是“竹框大抄网”,以及竹制的“鱼护”。

    刘备看到这些收获,心中已颇为放心,意识到诸葛瑾的小发明肯定是见效了。这种竹片网居然抓了这么多鱼,实在出人意料。



    最后还亲自脱了草鞋光脚下田,查看具体要怎么操作育种、移栽发芽的芥籽。

    毕竟这种方法此前从没见过,刘备必须亲自确认一下操作,才好评估新生产方式对百姓劳动量的影响。

    忙完这一切,整整一个上午和中午就过去了,闲下来吃完干粮,都已日头稍稍偏西,大约是未时初刻(下午一点多)。



    竹片交叉固定的位置,还有一根根竹子劈坏形成的尖锐毛刺,刘备一眼就看见有些毛刺上扎些鱼,水手们把鱼

本章第3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