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也看到坐在座位上的方明华,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但还是走在他跟前招呼了声:“方作家.....”
“什么作家不作家的,叫我名字就行。”方明华制止了他的叫法,然后对坐在他旁边的一个男人笑着说遇到一个老乡,他没买到座位票,能不能稍微挤一下让点位置?
中年男人看看方明华又看看站着的青年,虽然有点不大情愿,但看到站着的青年很恭敬的叫“作家”,最后还是让了点位置。
“你坐。”方明华于是招呼青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雷学城。”青年赶忙回答。
“昨天见到北岛了?”方明华又问道。
“见到!还给我签了名!”雷学城有点兴奋,刚准备再吹嘘几句,突然想到眼前这个青年竟然和北岛同在一起开会研讨诗歌,自己有啥可骄傲的?
顿时没有刚才的兴奋劲。
方明华心里感到好笑,但也没多说而是问道:“北岛看了你写的诗吗?”
“北岛没时间。”雷学城倒也诚实,摇摇头:“但《当代》编辑部诗歌组的一位编辑看了,说我写的还不够好,达不到刊登的条件。”
“那就继续努力。”方明华安慰了句。
雷学城点点头,他本来想拿出来让方明华看的,但感到不好意思,编辑已经否定了,就别再丢人现眼。
“方作家,我昨天在《当代》杂志社的院子里,有人说你在延河杂志社当门卫?是不是真的?”雷学城突然想到什么,小心翼翼问道。
在这个工人年工资不到600,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块钱的年代,3块钱一本书对于普通人而言是一种奢侈品,虽然这是帝都。
但对于方明华无所谓,兜里还有整整有300块,这都是稿费的一部分。
这个年代的地铁站远没有后世那么豪华,到处充斥着广告,显得非常朴素。坐地铁的人并不多,票价统一一角钱,方明华上去是那种像火车一样横排座位。
坐在座位上,看着车厢缓缓开始移动,外面很快陷入一片黑暗,方明华突然有一种要穿越时空的感觉。
不过地铁缓缓停止,外面依旧是这個年代特有的朴素画面,方明华微微叹息了口气。
这里一部分书柜是开放式的!
不过基本上都是专业书籍,像文学类的还是和别的地方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