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的宅田、官爵等资源,父死子继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其他无形的人脉与影响力,其实意义要更加的深远,能够继承并巩固多少,那就看各自的本领了。
在这一点上,张洛也没有耐心等着爆他老子的金币,他是把自己定位为直接的竞争者。
除了谈论昨晚的事情之外,今日早朝各项事程的进展也是这些集贤学士们讨论的内容之一。
大唐本身并没有不许百官妄议朝政的规定,皇宫又是中枢百司所在,聚集了大量的官员,要想让他们不键政,那无疑要比杀了他们还难。
今日早朝中一个比较引人关注的点就是身陷物议旋涡、已经多日缺席朝会的中书令张说再次在朝会中露面,这自然引起了百官的种种猜测。
比较让张洛感到意外的是,哪怕在张说老巢的集贤殿书院,此间官员们讲起张说来也都是毁誉参半,并不像之前那样对张洛众口一辞的夸奖。
可见张说为人做事的风格的确是值得商榷,人缘也并不算好。
张洛也不免在心里暗自期待张说在历经此事教训之后,性格能够收敛一下,不要再那么不好相处。
他这里还在盘算着祖父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当朝会将近尾声,一则消息的传来却让他目瞪口呆:中书令张说行为失谨、处事不周,因令致仕,赐书还家。
这不问还好,一说到这个问题,张洛肚子顿时咕噜咕噜叫了起来,于是便有些不好意思的点头表示需要。
宫人退下不久,便端上来了一份丰盛的早餐。这食物虽然不像后世那么多的调味品,但胜在用料扎实,分量也足,加上张洛也的确饿了,吃起来自是津津有味。
张洛一介白身,自然是无缘参加朝会,只是起身将张说送出此间宫院才又转身返回,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是被安排在了集贤殿书院中。
集贤殿书院乃是开元文治一大标志,自从创立伊始便与张说密切相关。
张说被称为当世文坛宗主与此也是密切相关,像是后世比较著名的张九龄、贺知章等唐代诗人和政治人物,都曾受到张说的提携引荐进入集贤殿书院担任学士。
不过眼下还是黎明时分,书院中还是比较寂静,少见行人走动,再加上一些学士可能也要参加朝会,于是便更冷清了。
而且眼下仍是前途未明,于是张洛便也只能按捺住心中想要见见世面的急切心情,送走了张说后便又乖乖返回之前所待的房间里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