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义老师,听了刘师师的遐想,不由笑了起来:“师师,你这么说,说明你对王家卫一点也不了解。
“这位大导演,很会折腾演员的。”
“我听人说,他常常搞什么【去剧本化】,来消解演员的预设。”
“张曼玉,拍摄《花样年华》时,曾连续穿同一件旗袍,拍摄27条不同情绪镜头,直到彻底剥离程式化表演。
“梁朝伟在《阿飞正传》片尾3分钟,梳头吃梨的独角戏,NG二十余次后,被剪得只剩最后10秒。”
吐槽之后,李健义老师发出感慨:“当然,他们的这些镜头,都成为了华语影史上的经典!”
“阿远对比王家卫,现阶段,根本没有可比性。”
“但是,两人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是有一些相似的。都是偏执到极致的完美主义者。”
“他们都是在用摄影机写诗,而演员也好,场景也好,灯光也好,都是被反复推敲的韵脚。”
用摄影机写诗?
听到这句话,刘师师那一双有些迷蒙的双眼,突然瞪大了,闪烁出一丝夺目的光彩。
不过……
刘师师却笑着摇头:“李老师,你说王家卫是诗人,我勉强赞同。但你说阿远是诗人,阿远本人都不会同意。”
“他是一个画家。”
“他是印象派的门徒,他的镜头,每一幕,都追求光影的流转,色彩的简化和纯净。但他偶尔也会变通一下,比如,最近在拍的这些镜头,好像叫超级写实主义。”
说起画家这件事,刘师师不由捂嘴笑起来。
她这几天,旁敲侧击询问忻玉坤,路知远究竟什么情况,就这个才华和能力,高考怎么就落榜了?
他不像是那种文化课很差的人。
忻玉坤告诉刘师师,这个秘密无人知晓,如果有朝一日,她知道了这个秘密,那就要恭喜她。
这辈子,吃定路知远了!
为了吃定路知远,刘师师发奋图强,开始从美术基础,一点点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奋努力,刘师师有一种错觉,自己虽然还没有变成画家,但快要变成画家的家属了。
“你说阿远是画家?”
李健义老师听到这话,笑了一下。
他看着刘师师,忽然想到了什么,说道:“我记得,日本大导演,黑泽明,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画家。”
“而且,他还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