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三维魔眼模式,杨辉重新校正了一下毛坯,再次提上主轴启动杆。“嗯!很好,毛坯跳动还不到2mm,可以加工了。”
停下主轴,杨辉从工具柜上拿起75度外圆粗车刀、45度端面车刀和90度外圆精车刀,比了一下中心高,装在了刀架上。
杨辉打算先车锥轴的大端,大端的外径图纸要求是190mm。这是一个10mm长接着锥面的圆柱面,正好可以先加工好,以做为基准面。
毛坯总长 \.CN图纸要求 \.CN杨辉用45度端面车刀将端面车掉了5mm,留了2mm的余量在小端加工。再将外径190mm车到10mm长的一节,倒了个C2的角,就拿了下来。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
有了基准面,第二面的装夹就比较简单了。靠平台阶面,主轴正转,仔细一看。“嗯!”金正的这套三爪还是很正的,跳动不到0.03mm,完全满足图纸要求。如果爪子不正的话,那就麻烦了,要修爪子可不是一会功夫。这也是杨辉的优势,他有三维魔眼,校正对他来说简直太简单了。
先分三刀将外径车到190mm,量都没量一下,就把总长一刀车到了 \.CN小端有一段20mm长,直径130mm的台阶,外径就是锥面的小端直径。这个也很简单,先用45度端面车刀车出台阶,再用90度外圆精车刀四刀车好。然后停下车床主轴。现在到最后车锥度这一步了,这也是这条锥轴最大的加工难点。
1:2的锥度,杨辉心里默算了一下,应该是26.57度。杨辉将小拖板上的四个螺帽松掉,调好角度。凭着三维魔眼的超强测量精准度,试车了三次后,终于找准了需要的角度。
将四个螺帽锁紧,用手扳着试了一下会不会跑动。这个在下面的操作中都不会去动它了,一定要锁紧,不能有一丝的松动。
接下来的车削,就是凭手感了。杨辉将小托板摇到底,就开始了锥面的切削。车了几刀后,杨辉渐渐找到了手感,车出来的锥面也越来越光滑了。
这个锥面的小端外径是130mm,一刀车5mm,需要车12刀。最后一刀,杨辉车得格外小心。两只手保持匀速,轮换着转动小拖板手柄 \.CN长的一段锥面,不到两分钟就走到了头。
停下车床,杨辉摸着锥面,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想:“嗯!粗糙度最低有0.8,看来我的手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