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衡的父亲,方淮本是商人,又有几分精明,知道从商世世代代都跻身不了上流社会,便在建国之初推了皇商这个称号,散尽家财讨要了一个小官做,利用商人的圆滑世故倒是在官场上混的如鱼得水。
随着大齐建立之后所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开始逐渐完善,朝廷安稳了,大家也不用在颠沛流离,百官之中联姻的做法又开始渐渐养成。
高门对旺户,门当户对这回事儿越发严重,方淮此时已经做到了大理寺卿。
当年方衡已经十二三岁了,母亲本是小户人家的女儿,生得他之后身体也不太好了,方淮便以这个为借口,宅子里安置了不少小妾。
待他十四岁那年方淮不知道怎么了引起了吏部尚书幺女的注意,就算为妾也非要进方家。
尚书宠爱幺女,经不住她和妻子的哭啼,最后也没办法同意了。
方淮此时倒是拿出了情深义重的样子,除了生养过的小妾,其余的全部安置到了别院,要是不同意的便给一笔安家费,另寻良家。
方衡记得尚书千金进门后,母亲身体更不如从前了,虽然是嫡妻,却没有显赫的娘家撑腰,处处受小妾的闲气。
他彼时才十四岁,为了母亲和自己投靠了当时风靡一时的萧擎,那个时候萧擎还不叫萧擎,只是个备受皇帝宠爱的外姓小王爷。
第二年萧擎自告奋勇领军肃清边疆,方衡因母亲病逝心寒之极,也跟随其中,只是他无一官半职,只是萧擎的小跟班。
甚至在出征大军中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不过萧擎对他还可以,不仅一直带在自己身边,对他颇有照顾,而且在几场重要的战役中都让他参与其中。
三年后归来,方衡也小有名气了,特别是饱受骚扰的边界人民对这个和善的小将领十分爱戴。
萧擎回京后被赐国姓,连方衡也受到了极大的赏赐,他没接受封赏,只求搬出方宅,自立门户。
方淮此时已经官至三品,还以为能沾儿子的光,更能高升一步,哪知道方衡竟然如此让他难堪,这一气之下,直接跟方衡断绝了关系。
方衡倒是不在意,虽然脱离了方淮,但他一直跟在萧擎身边,这一路下,虽然不是一步荣华,倒是稳步前行。
特别是现在萧擎已经是齐国的辅政大臣,那一场还没激起风浪就被灭了的宫变又给他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现在的小皇帝从小就养在民间,对朝堂之事又能懂多少,就这样的情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