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孙策很高兴(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6章 孙策很高兴(2/3)

致皖城空虚,给了孙策可乘之机,他又有什么底气去责怪别人呢?

    刘勋又是懊恼,又是自责,猛的握紧双拳,破口大骂道:“孙策小儿背信弃义,我必杀之!”

    骂归骂,但他却奈何不了孙策,环视四周,看着身旁那一个个低头沮丧的部下,刘勋眼中也满是迷茫与无助。

    “现在可如何是好?”

    众人皆低头不语,刘晔伸手朝西边指了指,“主公,为今之计,只能继续西进,进入江夏,向黄祖、刘表求援。”

    刘勋无奈点头道:“也只好如此了。”

    刘勋带着残兵败将,一路辗转,来到了流沂。此地便是后世的湖北省黄石市,这里有闻名遐迩的西塞山。

    张志和笔下曾描绘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刘勋在西塞山倚仗地势,扎下营寨,一方面,他要稳住阵脚,抵挡孙策的追兵,另一方面,马上派人向身后的黄祖、刘表告急求援,期盼着能得到他们的回应,助自己脱离困境。

    而另一边,孙策在顺利拿下皖城后,满心欢喜,志得意满。他本想要任命自己人担任庐江太守,然而,周瑜却阻止了他。

    “伯符,攻城容易,收心却不易啊!我们应该启用当地有名望的人来作太守。”

    孙策采纳了意见,最终选中了刘勋的旧部,又是当地望族的李术担任庐江太守。

    有了李术出面,许多棘手的事情果然变得方便多了。当地的一些世家豪族势力,看在李术的面子上,也渐渐收起了抵触之心,开始配合孙策的治理。

    另外,孙策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迁移一些百姓去三郡。

    对于这件事,周瑜并没有加以阻止,只是特意提醒,行事切莫太过粗暴。

    毕竟,在这乱世之中,争霸天下,地盘固然重要,人口同样是关键所在。

    三郡(会稽郡、吴郡、丹阳郡)作为孙策的根基之地,相对比较稳固。

    将庐江的部分百姓迁移过去,既能充实三郡的人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庐江可能存在的反抗力量,可谓是一举两得。

    然而,迁移人口,无论采取何种相对温和的方式,终究难以避免地触动了当地百姓的敏感神经。

    要知道,这些百姓大多世代生活在这里,生于斯,长于斯,他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溪流,对他们而言,庐江就是他们的根。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