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郭修不赞同了,先和徐文津还有兰澜说:“我和大队长先说点事,喜儿你也饿了吧,先带文津去食堂吃早饭,我们等会就来。”他和李真勇有意见不和,也不能在队员面前表露。
否则平白生出很多风波。
兰澜点点头,把书塞在郭修脚边装笋的背篓里,带着徐文津先走了。
李真勇一看郭修这清场的操作,额角就一跳一跳地。
这种情况很少,但是每当这种情况,就代表郭修要长篇大论地批评他的决策或者想法了!
郭修目光如炬,开始发挥:“现在就只有我们两个人,我知道你满心都是为了大队,而我也不可能有什么坏的念头。
目标一致的人,不介意讨论辩证自己的想法。
对于你刚刚那个说法,我有不同的意见,你听听。
队员们有实际困难,他们可以有很多理由拒绝家里的孩子去读书,但是你是大队长,你不能真的把那些理由当成圣旨。
有困难我们就克服困难,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
但是对外的时候,就算什么都没有,我们也应该统一口径让队员们知道读书是件好事,你要有远见性地给他们描绘读书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因为他们的眼界是闭塞的,只能看见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你作为经常去乡里镇上开会的干部,你不能和他们一样啊。
明知道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集体的命运,国家的命运,还觉得孩子去上学了,家里少个劳动力是浪费!”
一番话说得铿锵有力,兰澜要是在肯定要给郭修鼓掌的。
一个集体的领军人如果是个认知狭隘又个性强势的,不管他有多么精明强干,在某种程度来说他就是一个蠢人。
而在他领导下的集体也一定不会真正地站起来。
李真勇被郭修这顿劈头盖脸的话,说得脸上的笑容都维持不住,就差破口大骂了。
说得好听,队员吃不上饭就是吃不上饭,我去说未来会有多好多好的日子,难道就能变出粮食吗?
假大空!
有那时间说些没法改变的事,不如多让他们种地!
有地有粮才有钱,有了钱,郭修说的那些关于觉悟的事,才能有落在实处的土壤!
两个人都算不上认同对方,要是换成之前的情况肯定要大吵一架,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
大队有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