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羽则立于一旁,目光如炬,扫视着每一个考生,仿佛能将他们心中所想尽收眼底。
王修低着头,努力控制着自己颤抖的双腿。
他偷偷抬眼瞥了一眼秦羽,心中忐忑不安。
不过秦羽只是看了他一眼,心中颇为意外。
但到底没说什么。
殿试的考题,与以往大相径庭。不再是那些引经据典的八股文,而是关于民生疾苦、气候环境的策论。
“今春多雨,南方多地洪涝成灾,北方则旱情严重。尔等有何良策,可解民之倒悬?”
云墨染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几位考生面面相觑,都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熟读四书五经,精通八股文章,却对这些实际问题一无所知。
那些关于格物之学的考题,他们也只是勉强答对,如今面对这关乎国计民生的考题,更是如同盲人摸象,不知从何下手。
他们之中,有人绞尽脑汁,却只能写出一些空洞的套话;有人则干脆放弃思考,开始在考卷上胡乱涂鸦。
然而,在角落里,一位衣着朴素的考生,却显得格外从容。
他提笔蘸墨,在考卷上挥洒自如,笔走龙蛇,仿佛胸有成竹。
这位考生名叫田力,出身贫寒,从小便跟着父亲在田间地头放牛。
他自认学识比不上许多大儒,也没有什么名气。
但他对农事却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熟知各种农作物的习性,也了解各种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对于这次的考题,他感到无比的幸运。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观察,结合秦羽在书院教授的格物知识,写成了一篇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的策论。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很快,考试结束。
几位考生陆续交卷,脸上都带着些许疲惫和不安。
田力最后一个交卷。
他将考卷递给秦羽,秦羽接过考卷,略略扫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考卷上,田力的字迹虽然略显稚嫩,但内容却十分精彩。
他不仅分析了当前气候异常的原因,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例如兴修水利,推广抗旱作物,等等。
秦羽接过田力的试卷,细细品读,嘴角渐渐露出一丝笑意。
这篇文章虽略显稚嫩,却字字珠玑,句句肺腑,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