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井喷式发展(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五十章 井喷式发展(2/3)

性却越来越高,同时,载重也从之前的仅有两吨,提升了足足一倍多,变成了现在的五吨,原来需要每天600艘飞船执行补给任务,现在却只需要200多艘便已经足够;

    各座工厂的克隆体数量越来越少,产能却越来越高。

    最为明显的便是飞船产业链,原来投入数万名克隆体,却仅能日产四艘落后飞船,此刻人数削减了五分之一,产能却提升到了日产六艘,还是最新型号的更先进的飞船。

    时间悄然流逝着。

    这一天,又一种李青松较为看重的技术突破出现了。

    低膨胀系数、高纯度高均匀性玻璃制造技术!

    有了这种特殊的玻璃,李青松终于能制造具备较高性能的太空望远镜,终于拥有了主动展开太空搜索的能力!

    在这之后,是第二项突破。

    一种全新的光刻-蚀刻技术。

    此刻,这座空间实验室的建造终于完成。且后续后勤补给方面也都形成了流程,无需再额外调整。

    各种实验装备、器械,以及承担科研任务的一万多名克隆体也已经驻扎到了里面。

    终于到了它开始正常运转的时候。

    那是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配方。

    在无重力的环境之中,各种不同的原子可以按照某种特殊规律排列,并由提升了巨大的硬度和韧性。

    “这种材料适合充当飞船外壳,能在极大减轻重量的同时,还确保足够的防护力。”

    最低重力可以达到地球的千分之一,比洛神星还远远不如。重力最高则可以达到地球的两倍。

    重力大小俱都可以方便的调整,以适配不同的实验环境要求。

    它内部还有着可供数千人休息的休息区,忙碌完了一天工作的克隆体们可以方便的在这里休息,等休息完了,同样能方便的赶往工作岗位,接替同事们的工作。

    于是,涉及到十几个大的学科分类的总计数千个试验以及研究同步开启。

    仅仅半个月时间而已,第一项技术突破便已经出现。

    总的算起来,别看这仅仅只是一艘长度一千多米的实验室而已,但整体资源消耗量,比李青松十座基地加起来都多!

    但就算投入如此巨大,李青松都仍旧毫不犹豫的将它造了出来。

    各种各样的试验器械便分别放置在了这些实验室之中。

    它身上的那些圆环则保持着不同的转速,并通过不同的转速,营造出了或大或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