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开天飞船(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十七章 开天飞船(2/3)

能有一座大型空间实验室的话,李青松的科技发展速度必然可以进一步提升。

    同时,这个规模庞大的建造任务必然需要众多开天一型飞船多次起降,多次往返太空进行货运任务。

    而这,也将起到之前大规模使用飞天一型飞船之时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将缺陷和隐患暴露出来,如此以来,李青松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飞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终提升其性能。

    于是,除了在星球近地空间内纵横来去的飞船之外,太空之中也快速出现了众多飞船高速飞行。

    除了用于运输空间实验室建材的飞船之外,李青松还专门派遣大量飞船进入太空之中,进行高速、长航时飞行试验,想尽一切办法折腾它们,再想尽一切办法优化、提升它们。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之下悄然流逝着。

    便在一次常规太空飞行试验之中,李青松忽然在飞船附近发现了一块似乎金属板的东西。

    那东西约有一米左右的尺寸,呈现出略微弯曲的形状,像是某个更大机械造物上断裂下来的残骸。

    “这看起来不像是我造的东西啊?”

    带着些许疑惑,李青松操纵着飞船向其慢慢靠近。

    第一个月,李青松炸了50多艘飞船。第二个月,则直线降低到了仅有20艘。到了第七个月,便连一艘爆炸的飞船都没有了。

    这第一年时间过去,以爆炸、报废的300多艘飞船为代价,李青松飞船工厂之中制造的飞船,综合性能直接翻了一倍还多,到了此刻更是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飞船造了出来。

    既然如此,飞船出故障,甚至于爆炸就必然不可避免。

    但这件事情应该分成两方面来看。

    仓促量产并规模化使用,必然导致各种隐患和设计缺陷频繁爆发。

    缺点无非就是炸一些飞船,炸一些货物,炸死点克隆体而已,对于李青松来说,无所谓了。

    于是,一边是频繁的飞船故障甚至于炸毁,一边则是飞船工程师克隆体们的日夜不休,再一边则是不断迭代优化的飞船生产线。

    飞船炸的越猛,李青松投入使用的飞船数量便越多。

    第一批100艘飞天一型近地飞船交付后,很快便是第二批,第三批。短短一年时间内,飞在洛神星上空的飞天一型飞船数量便超过了1000艘。

    它们虽然全都是飞天一型,但具体的大小、吨位、外型、发动机功率、用途等,则有所差异。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