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飞天一型(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十六章 飞天一型(2/3)

而已。要挣脱它的引力场,进入太空,速度则需要达到每秒钟约1.2公里,也即时速4320公里才行。

    伴随着飞天一型的定型,已经提前建造出来,但始终未投入生产的飞船产业基地终于等来了确定的规格和生产标准。

    上万名克隆体立刻投入到了生产线之中。一系列调试、调整之后,生产线终于开始了全功率运转。

    没过多久,洛神星的天空之中便开始出现大量飞天一型飞船拖着长长的尾焰在天空中纵横呼啸。

    电打火设备将其点燃,它们立刻开始了剧烈的燃烧,体积急速膨胀,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

    经过特殊设计的喷射管道,这些高温高压气体被引导到了飞行器下方,从下方喷出。

    总的算起来,自己的一名科研克隆体粗略评估的话,估计比得上20名人类科学家。

    如此,便是等同于人类600万名高质量科研学者在进行科学研究!

    此刻,约有5万名科研克隆体,约等同于100万名人类科学家,便投入到了对飞行器的优化调整工作之中。

    然后是进一步的优化调整,如此反复,最终,半年之后,一架定型量产型号飞行器终于造了出来。

    “点火!”

    一声令下,这艘仍旧保持着半球状外形的飞行器之中,那储备在燃料舱之中的液态甲烷和液氧便在自动芯片的控制之下,被释放到了燃烧室里。

    “这样不行,还是要继续调整优化。”

    简简单单的一个“优化调整”,落实到现实里,便是一项涉及到多学科的,极为复杂的综合性项目。

    放在地球上,这种事情没个几万人忙活一两年时间是不可能做到的。

    于是,仅仅三天之后,新的优化方案便已经出炉。再过五天,新的一架飞行器原型机便造了出来。

    这一次,它飞到了数百米的高度,飞行了数公里远,持续了半个小时。

    而此刻,李青松所拥有的科研力量何止占比50%这么简单。

    这30万名科研克隆体还全部都具备全学科知识储备,且相互之间没有任何沟通成本,以及全年全天24小时无休,没有任何内耗,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到科研之中。

    其中尤其以发动机系统、喷射系统为重。

    于是李青松便看到,仅仅只是十几分钟的喷射而已,因为高温和高压,发动机零部件和喷射器零部件便已经出现了一些预料之外的变化。

    一个文明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