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定型(1/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二十九章 定型(1/3)

    不过此刻李青松所制造的这把手枪,内部结构可能与人类世界制造的有所不同。

    它并不是现代手枪那种通过击锤击发子弹的模式。它其实是一支燧发枪。

    它内部专门安装了一块燧石,扣下扳机,摩擦燧石便会发出火花,点燃子弹底火从而将子弹击发出去。

    它的弹夹容量有10发,每扣下一次扳机只能发射一颗,无法连射。

    “我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有限,不能将宝贵的生产力浪费在这种枪械上。不行,还得改进!

    用燧石发出火花来点燃底火,效率太慢了,还无法连射,射速太慢,怎么才能改进?

    我以前倒是隐约听说过什么击锤,什么撞针点火之类的,但这击锤和撞针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啊?它是什么构造?怎么应用的?”

    不仅点火方面需要改进,子弹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现在的子弹,威力太小了,恐怕无法对怪鸟那坚硬的身体造成足够巨大的杀伤,必须要想办法加强。

    还有连射方面也必须改进。

    几秒钟才能打出一颗子弹,够什么用?

    弹夹容量方面也要提升,不说造出影视剧中见到过的那种弹链式机枪,一秒钟就能打几十颗子弹那种,自己只要求一秒钟能打十发,十发不行,五发也可以,这不过分吧?

    操纵着这一千多名研究员克隆体的大脑,李青松冥思苦想起来,一边想着,一边在现在这把遂发手枪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优化替代方案。

    此刻,别看仅仅只是一千多颗脑袋在进行相关思考,但支撑这种思考的,却是李青松在过去几十年间,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一整套工业体系,建造了一座又一座钢铁厂、化工厂、铸造厂、电厂,建造了一座又一座种植基地、宿舍大楼、巨大厂房等过程之中积累、研究出来的所有知识。

    哪怕只是一名最普通的,负责拧钢筋的克隆体,在漫长的工作之中,也总是会琢磨出一点拧钢筋的技巧,拥有自己对于钢筋这种材料的理解。

    而这种理解,同样会变成属于李青松的知识储备。

    众多克隆体的所有知识储备,便构成了一个庞大无比,无所不包的知识库。

    此刻这一千多名克隆体的思考,便是在这个知识库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李青松制造出来的枪械,枪身越来越长,弹夹越来越大,子弹也越来越圆润,越来越接近影视剧之中,自己曾经见到过的那种子弹的造型。

本章第1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