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李青松打算老老实实继续去发展基础科技之时,连接着他脑海的,一名位于45号铁矿基地的克隆体忽然间断开了联系。
“什么情况?”
李青松立刻操纵着一名位于周边的克隆体抬起了头,观察那里的情况。
下一刻,李青松便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啥玩意儿啊……”
李青松的整体技术水平,便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缓慢,但是坚定的提升着。
此刻就算经过了排班优化,李青松的克隆体控制数量也已经达到了极限。
数百座不同的工厂每天都在轰鸣之中,热火朝天的生产着,且在李青松的统一规划之下,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丝毫不会出现某一种产能过剩,另一种产能却不足的现象。
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的克隆体睡醒,然后利落的离开宿舍,穿上属于自己的装备,按照李青松的统一规划奔赴不同的岗位。
每时每刻也会有大量的克隆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乘坐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回到集体宿舍来,没有丝毫拖延的进入到睡梦之中。
可能昨天一名克隆体还在厨房烹饪食物,今天就去开火车了,明天可能就去了铸造厂操作机器设备,再后天又到了种植基地去割麦子,再一天,又跑到化学实验室或者金属实验室去做试验,观察材料性能,优化机械结构,推动整体的科技进展。
每一名克隆体每天醒来去做什么工作,全看李青松今天的规划和基地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基地,数万名克隆体的工作效率几乎发挥到了极致。
总计2.1万名克隆体被李青松分成了三班,每天同一时刻,同时在工作的克隆体数量便只有1.4万人,同一时刻总是会有7000名克隆体在集体宿舍之中睡觉。
这7000个控制份额对于李青松来说便是一种浪费,是不能容忍的。
为了填补这7000个空白的控制份额,再加上用于填补空白的克隆体自身也是需要睡觉的,每天也有8个小时无法工作,这也需要填补,于是李青松便计划着再培育出总计1.4万名克隆体出来。
在李青松的统一控制之下,这些克隆体每一个都是“全能”的。
每一名克隆体都掌握有基地所需要的每一项技能。
新建造的数个大型集体宿舍之中,总计一万多张床位,每天都睡的满满当当。
几十座大型种植、养殖、水产和菌菇类以及水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