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工业区(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十三章 工业区(2/3)

封闭起来好了。反正现在的自己也有了金属冶炼与加工的能力。

    在这座工业区里,李青松将统一对未来的各项工业做出统筹安排。譬如能源工业、冶金工业、金属加工工业、机械工业、化工工业等。

    在这其中,李青松最为看重的是化工工业。

    原因很简单,克隆体培养罐的罐体好制造,初期的细胞处理和基因编辑,也可以通过深空号飞船中的设备来完成。

    唯一的迅速扩大人口的障碍,在于营养液的配置。

    而这需要化工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行。

    等自己具备了一定的化工能力,就可以自己配置营养液,大规模培育克隆体了。

    到时候,自己就不用再苦苦等上半年,才能有五名克隆体入账了。

    也就是自己没有遭遇到什么意外,没有克隆体损失。要是运气差点,就这么点补充量,说不定克隆体补充的还没有死的快。

    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庞大的工业区,其规划难度可非同一般,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累死也完不成。

    但没关系,此刻李青松可以动用的足足有32颗大脑。

    且,还是沟通毫无阻碍、毫无交流成本、不会误解、不会内耗的32颗大脑。

    这些牲畜不仅可以吃肉,它们的皮毛和骨头等,在工业层面也有很多用处。现阶段虽然还用不到,但李青松不得不提前做些储备。

    譬如动物油可以做润滑油,皮毛可以做绝缘材料等。

    每三个月,可以出产红薯约八万公斤。

    另外3000平米是两层的,如此便是6000平米的种植面积,李青松拿来种了小麦。

    同样是三个月一熟,每三个月产的麦子磨成面粉,大概能有个4000公斤的样子。

    家禽方面,李青松选择了鸡。

    这玩意儿又能下蛋又能吃肉,还好养活,占地方也少,不养鸡简直说不过去。

    再就是猪、牛和羊。

    大致平整一番后,15名克隆体忙碌着开始按照规划图,在山洞之中铺设线路。再之后才是种植架的搭建。

    这处总面积达到了1.1万平米左右的巨大山洞,其中约八千平米被划分为了种植区。

    除此之外,李青松还按照正规化的发展模式,在其中划分出了面积达到200平米,总体积达到了1000立方米的仓储区,还有300平米的宿舍。

    剩下的还有花生、大豆、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