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轮研讨,一套涵盖多门类艺术、兼顾不同层次、融合民俗文化的课程体系初步成型。紧接着,技术团队开始紧锣密鼓地搭建平台架构。然而,新的难题接踵而至,由于要面向全国,服务器的承载量成了一大挑战,频繁出现卡顿、加载缓慢的情况。
负责技术的小李急得满头大汗,向林愉汇报:“林老师,现在用户稍微一多,系统就撑不住了,这要是正式上线,肯定不行啊。”林愉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别慌,咱们一起想办法。联系几家专业的服务器供应商,看看能不能升级配置,或者采用分布式架构,分散流量压力。”
在平台即将上线试运行之际,林愉决定带领团队重回山区,一来是向孩子们汇报这个好消息,二来也是想从这片公益事业的发源地汲取力量,为接下来的硬仗打气。
回到山区,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鸟一样围拢过来。当初那个举着小花篮的小女孩已经长高了不少,她兴奋地拉着林愉的手说:“林老师,我们听说要建一个大平台,以后是不是会有更多老师来教我们,还有好多外面的小朋友能看到我们的作品呀?”林愉笑着摸摸她的头:“是啊,以后咱们这的好东西要分享给全国的小伙伴,你们也要更加努力哦。”
一位有着多年项目经验的志愿者回答道:“我觉得质量是核心,不能为了赶进度、省成本而牺牲质量,就像我们给山区孩子建艺术教室,一定要保证质量过硬,让孩子们能安心学习。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整合资源来控制进度和成本,比如这次民俗文化艺术周,我们提前规划物资采购渠道,合理安排志愿者工作,既没耽误进度,也节省了不少开支。”
林愉听了,带头鼓掌:“说得太好了!这就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遵循的原则,大家要把这些理念贯彻到每一个项目中去。”
随着团队的日益成熟,公益项目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家大型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与林愉的团队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公益艺术教育平台,将山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更多贫困地区。
在多方努力下,技术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宣传推广工作也在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