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大半个时辰后。
就在沈念觉得朝会就要结束时,一道清亮的声音瞬间让他变得精神起来。
“臣国子监司业周子义有本要奏!”
声音大,往往代表着所奏的事情大。
周子义,字以方,四十六岁,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以学行知名。
不远处。
国子监祭酒王锡爵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司业乃是国子监的副官,而他这个主官却不知周子义要奏何事。
当下,正是国子监要保持低调的时候。
他隐隐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周子义高声道:“陛下!臣听闻,京师有三百余名儒生欲前往文庙论当朝学风,然私下被锦衣卫恐吓、打骂,强行禁止!”
“儒生们虽有反对朝廷整饬学风之嫌,但此等手段,过于极端,臣以为处置不妥,应对当值锦衣卫严惩!”
周子义接着说道:“昨日,有儒生被打的鼻青脸肿,有儒生的家人受到生命威胁,还有儒生连夜离开京城,他们经此厄难,必然记恨朝廷,臣不反对整饬学风,但朝廷之事,理应放在明面解决,而非如此暴力处置,长此以往,势必引得天下人怨声载道!”
听到这番话,冯保微微皱眉。
他看向张居正。
他是为张居正清除障碍,虽暴力了一些,但他觉得张居正定会替他说话。
这时,小万历胸膛一挺。
“周司业言之有理,朕也觉得此等方式过严过激了!”
“咳咳!”
小万历刚说完,帘幕后面的李太后突然咳嗽起来。
咳嗽。
说明她认为小万历说错了话。
小万历眼珠一转,立即道:“当然,此类事情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元辅,您觉得呢?”
张居正缓缓走出。
“陛下,臣并不知晓此事,然臣听周司业如此讲,并不觉得锦衣卫有错。锦衣卫有整治京师乱言政事之责,此番做法,并无不妥。”
随即,张居正看向周子义。
“周司业,你刚才讲,此事应放在明面解决。”
“那你回答老夫,锦衣卫若知儒生乱言而不管,任其在圣贤之所胡说八道,教唆不良之徒传递误国话语,甚至聚众闹事,引发百姓动乱,扰乱新政,依大明律,朝廷是不是要杀一批,以僦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