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检讨厅内。
王祖嫡、赵用贤、刘克正、刘楚先、沈念五人围在桌前,阅读着张居正的新奏疏:《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
疏中。
张居正称当下督学之官(即两京国子监及下属的府学县学的学官),大多无实学、虚谈高论、沽名钓誉、群聚徒党,使得天下学风乌烟瘴气。
为此,他制订了十八条规章。
几乎每一条都能让天下学官与书生想要掀桌子骂娘。
其中,有几点最为突出。
“不许别创书院、群居徒党、及号召他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因而启奔竞之门,开请托之路。”
“天下利病,诸人皆许直言,惟生员不许。”
“各省提学官奉敕专督学校,不许借事枉道,奔趋抚按官,干求荐举。”
……
简单来说——
就是张居正不准学官士子私创书院;不准私下聚集群党、空谈废业;不准府学、县学的学生议论朝政;不准读书人靠着举荐走后门入仕;要求不断对提学官、教官、生员进行考核……
沈念五人看完后,都愣了近乎一盏茶的时间,才缓过劲来。
张首辅太强硬、太霸道了!
考成法刚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吏,这道奏疏的规章一旦施行,那将得罪天下所有读书人。
其中,最不近人情的两条。
便是不准私创书院和不准儒生秀才议论朝政。
这两条若放在北宋。
即使是皇帝提出的,天下的读书人都能让其重新咽回肚子里,再写一份罪己诏。
自古以来。
立院讲学和参政议政都被读书人当作自身的权利。
谁都不能剥夺!
若不考虑现状,这两条规章确实剥夺了读书人的权利,有违圣贤之道。
但若考虑现状,张居正的做法完全值得理解。
至少,沈念能理解。
当下。
程朱理学衰微,王氏心学风行。
追求自我本没有错。
但过于追求自我,已使得儒风大坏。
一大批读书人谈玄弄虚、反对礼教,标新立异,贪图虚名。
以书院为讲学之所,聚集大量信徒。
甚至将僧道、相面、修脚、倡妓、盗贼等不稼不樯之民聚集起来,公开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