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先听一听马自强会说什么,然后再思索应对之策。
马自强轻捋胡须。
“你到底讲了什么内容,竟引得陛下如此夸赞?可有冒犯圣人之语或说了些较为猎奇的民间闲话?”
十三岁的万历小皇帝,当下最好奇的就是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物。
而讲学。
若投其所好,那就是将小皇帝引入歧途。
是大忌讳。
这两年已有不下十名宦官因诱导万历小皇帝关注一些奇技淫巧,而被杖毙。
“没有,绝对没有!下官所讲皆为圣人经典,并未引申别意,不过就是讲得久一些、肢体动作与表情夸张了一些。”
沈念的讲法虽然新奇。
但内容非常正。
并没有在旧瓶里装新酒,更没有以古讽今。
他深知,当下还不是夹带私货的时候。
马自强微微皱眉。
“即使你讲的内容没问题,也难办啊,这次陛下就是不认错!”
“老夫给你个建议,立马撰写奏疏认错,称在内书堂讲学时出言无忌,无意间误导了陛下,请求责罚,到时老夫会为你求情,令你外放,若考绩优秀,五六年后还有回京的机会。”
沈念面露无奈。
他没错。
没出言无忌。
也没有误导万历小皇帝。
马自强也知他没错,没出言无忌,没有误导万历小皇帝。
但当下,小皇帝被罚跪,拒不认错,问题很严重。
唯有沈念认错。
才能减轻小皇帝的过错,也能给“三巨头”一个台阶。
事关大明皇帝,没有对错,只有大局。
马自强作为一名老臣,率先考虑的自然是为君分忧,一千个、一万个沈念都没有小皇帝的一根头发丝重要。
沈念上奏担主责背锅。
小皇帝便能迅速地与“三巨头”和好如初。
起居注上的内容也就好写了。
“上误入内书堂听讲,翰林院检讨沈念乱言误导君上,太后、张首辅怒斥之,上悔,改之。”
这多好!
毁了一个沈念,诞生一个“辅臣正君,帝王知错就改”的典故。
一名忠君爱国的臣子,本就应随时随地想着为君上背锅。
但沈念微微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