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正眉头微皱,看向俞大恩。
“俞孔目,呢(这)……呢(这)……咁(这么)多章奏,今晚若熬夜做完,明日唧(的)差事恐怕就完不成了,您看能唔(否)推迟到明日晏昼(中午)?”
“这恐怕不行!”俞大恩微微摇头。
“可……可……呢(这)……呢(这)实在太多了啊!”
俞大恩瞅了一眼刘克正桌上的《洪武正韵》,笑着道:“刘检讨,你若将学官话的劲头用到检阅章奏上,子时前保准儿能完成!”
唰!
听到此话,刘克正骤然站起身来。
面色阴沉。
他最忌讳的就是别人说他学官话。
“俞大恩,你莫以为我哝(不)知,你是故意将公事拖到放衙之时,意在索贿,我……我没钱!即使有,我一文钱也唔(不)会给你!你一个无品级的小吏竟敢欺官,真系(是)无法无天!”
此话一出。
王祖嫡、赵用贤、刘楚先几乎同时看向刘克正,沈念更是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
他说这话没错。
俞大恩今年已不下五次,在临近放衙时交接公务了,且针对的都是刘克正和沈念。
其目的,就是为了索贿。
大明官员的俸禄非常低,胥吏更是大多只有补贴银。
他们的主要收入便是索贿而得的常例钱。
检讨厅的五人,刚入翰林院时,都给过俞大恩常例钱。
此乃官场不成文的规矩。
在大明,上吏欺负下官,变相索贿,那是常有之事。
俞大恩为翰林院的学士、侍读、侍讲们做事较多。
在检讨厅,他自认是上吏。
外加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这些辅臣也都给过俞大恩好处,故而他嚣张至极。
虽不敢明要。
但谁若不给,就会用各种手段暗示。
之所以针对沈念与刘克正。
乃是二人今年没给俞大恩好处,且二人最有可能被外放。
刘克正不给,是因没钱。
沈念则是在被评为“半士”后,心灰意冷,不愿给。
此类索贿之事,属于那种“不上秤没有四两重,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