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曹真大军已出郿坞之后,刘禅带着二十余名虎骑,勒马离开了这座关中平原上的汉军营盘,上了营盘南面的秦岭。
事实上,当选定了战场,确定要在斜水右岸迎击曹军之后,赵云便已经命人在营盘南面一座被当地乡民称为峪山的小山伐山开路。
最后,在离山脚营寨约十丈高的半山腰宽阔台地上,建立起了汉军的总指挥所。
关中平原地势南高北低,这片约莫十丈高的台地,虽然仍看不到四十里外的郿坞,却足以将方圆二十几里平原尽收眼底。
接下来这一场战役,大概率便要在这台地东北侧,也即汉营东侧这片远离渭水的秦岭山脚平原展开。
汉军在西,曹军在东。
无它,横亘关中的渭水以南,地势南高北低。
从秦岭山脚到渭水之间这二十余里平原,总体是一个坡度还算平缓的斜坡。
然而放大到整片战场来看,落差便足有一百五六十米,曹真若渡过渭水在渭南立营,便是建起将台,也无法获得战场的视野。
而且,由渭水向秦岭进攻,一百五十米的高度虽是缓慢爬升,却仍会凭白消耗军士体力,并且在接阵时给到汉军些许助力。
所以,曹真大概率会选择在汉军的东边立营,使两军东西相对,以获取与汉军相同的视野,并消除地形带来的劣势。
实际上,整片关中平原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漏斗型地势,若是曹真采取守势,那么选择在渭水北岸安营扎寨,也能获取同样的视野与坡度优势。
而渭水南岸的进攻方需要渡河爬坡进攻,难度很大。
这些东西,是赵云派人来峪山伐山立寨之时与刘禅说的,都是些大白话,刘禅也不至于听不懂。
而且马上便想到,原本的历史线上,司马懿便是在渭水北岸筑营相守,占据了防守的有利地形,使丞相难以相攻。
说回眼下,正是因为预料到了曹真会在正东立营,所以赵云便有的放矢地着重在汉军营盘东侧建立起了更多的防御工事。
壕沟,藩篱,鹿角,陷马坑,甚至还引水至汉营东边外围,把一大片麦田捣成了烂泥地,为的就是防止曹军在两军交阵时,派骑兵饶到地势高的秦岭山脚,顺着地势俯冲背刺。
果不其然。
等刘禅勒马登上峪山,到达指挥台地时便已经能勉强看到,曹真数百骑兵如一条细小的黑线出现在视线的尽头,按距离估计,离开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