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旁边是图书馆。
落地窗让图书馆里的装潢、摆设一览无余,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书架之间设有宽敞的阅读空间,配备了舒适的沙发和座椅,图书馆的中央还设有一个小型舞台。整个图书馆的设计明亮温馨,时尚得像是一间咖啡馆。
这要不说是一所乡村小学,单看这校园环境,谁看得出来呢?除了师资力量差点,硬件和城里的学校比,也差不离了。
“现在的孩子,真享福。”老谢由衷感叹。
想他小时候哪有这样的读书条件?那时候,学生上课都是在寺庙或祠堂里,根本没有专门的校舍,有的甚至在危房里上课。教书的老师从城里来,连个宿舍都没有,住在村民的房子里,底下养牛,上面晒地瓜米,就算是女老师的住处,也连个房门都没有,只能用竹帘挡一挡。就是钟子望出生的90年代初,也没有现在这样的上学条件,“一无二有”还是闽东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即无危房、有课桌椅。
老谢喟然长叹,恨自己生错了时代,没有赶上好时候,只能一辈子当个睁眼瞎。
老谢叹息的时候,钟子望也“嘶”了一声。
“你年轻人可不兴叹气呀,福气都被叹没了。”老谢说。
钟子望拧灭烟头,扬了扬自己的右手,手掌侧面有一条伤口,长长的,破了皮,还隐约可见血丝。
“没叹气,是有些疼。”钟子望解释。
老谢问:“怎么了?”
“早上搬石材的时候,不小心擦破了皮,真够危险的。”
老谢不以为意说:“你们这活算什么危险,我们当年在西南凿隧道,石头当帽子,那么大一块石头从隧道顶部砸下来,我就在底下坑里放炸药,就差一秒钟,我要是再慢一秒钟出来,整个人就要被砸成肉饼的,万幸,老天爷开眼,我只被砸了一只脚……”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老谢说起那次工伤,还是心有余悸,一脸后怕。
“叔,你为什么要去干那么危险的活呢?”
“因为钱多呀,干一年就顶别人在村里干好几年的,有什么办法呢?我是个男人,要养家糊口,不冒险,两个儿子就要两栋房子、两份老婆本,钱哪里来?谁让我是个父亲?”
他也马上要做父亲了。
从老谢那里离开,钟子望心里有了一个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