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野心滋生(1/7)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95章 野心滋生(1/7)

    放在之前,这八十余万贯钱,完全可以换成黄金白银,运往巴蜀后再换成钱,亦或者直接用于买粮。

    可如今钱是有了,但交换却不方便了起来,更别提巴蜀粮价的问题了。

    “官仓之中还有多少粮食?”

    刘继隆翻了几页没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当即询问起了高进达。

    高进达闻言,当即提醒道:“第七十二页,一百九十八万六千余石。”

    刘继隆见状翻到七十二页,这才发现这文册涵盖了那么多内容。

    又是大半年的时间过去,这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逃亡陇右的百姓数量虽然不如去年那么多,但依旧保持着每月四五千人的规模。

    安置这些人需要钱粮,如今参与陇右公田的百姓数量多达四十八万,每个月要消耗二十四万石。

    虽然消耗很大,但回报却不低。

    四十八万百姓,每个月能开垦十几万亩耕地,一年下来近二百万亩。

    陇右的熟田,已经多达七百二十余万,而军民数量则是达到了六十七万。

    按照如今的增长速度,每年逃入陇右的人口在五六万左右,最多七年,陇右人口就能突破百万。

    如果算上河西的人口,那河陇地区人口,勉强恢复到了新莽时期。

    那是河陇的高光时刻,往后就不行了。

    以如今的河陇环境,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和人口来开荒,其土地资源,完全能养活上千万人口。

    单说刘继隆掌握的十四州土地,就能养活六七百万百姓。

    不过饭得一口一口吃,人口也得一点一点的迁入。

    晚唐人口才五六千万,他要是想迁入六七百万人口,那得把剑南道和山南西道、关内道掏空才有可能。

    更别提如今四方动乱,遭灾者无数,所谓五六千万的预估人口,恐怕都不一定能凑足。

    陇右的底子本就比河北、河南、河东、淮南等道要弱。

    自己若是想要东出,必须把底子打牢。

    百万人口,千万亩耕地,勉强能让陇右有东出的底子。

    想到这里,刘继隆翻看了都护府的钱粮度支。

    凭借丝路和陇右自己的特产商品,每年敛财一百二三十万贯不成问题。

    兵工官吏等军饷、俸禄支出在八十二万贯左右,田税在二百八十万石。

    不过二百八十万石田税需要细分为成粮和麸糠,比例差不多是七三。

    一石粟

本章第1页/共7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