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让向北感到最踏实的地方。
在亲戚、朋友、同事当中,说起向北跟妻子周雪岑,可谓是天作之合的一对儿。两人同在北京读书,大学校友,同专业不同级。向北比周雪岑大两届。在院学生会组织的一次考研交流会上,向北作为当年学院里考分最高的学生,被邀请跟大家分享经验。交流会到了互动环节时,大家纷纷问些关于复习备考的技巧,唯独周雪岑递给向北一张纸条,上边是自己的联系方式。
向北握着纸条,看着周雪岑远去的背影,瞠目结舌愣在那里。这样的相识方式,让向北印象深刻。
此后的事自不必说,大概像每一个北京爱情故事一样,两个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成了恋人。后来,向北在北京另一所高校读研,两人见面的时间少了,但每周仍会见上一两次面。
向北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来到距离北京500多公里之外的河东市工作,此时的周雪岑还在读大四,两人成了异地恋。
刚工作的第一年,向北跟很多新人一样,坐冷板凳、不受领导待见、写的稿子不被认可……虽然他平时装作若无其事,但是每每喝到叮咛大醉,都会跟周雪岑打电话谈心,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这时候周雪岑会安静地听他讲、听他哭,听他发泄心中的压抑,然后像妈妈对孩子一样对他说一些温暖的话。甚至有无数次,她放心不下,悄悄买了车票来到河东,陪向北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
一年之后,周雪岑大学毕业,也追随向北来到河东,两人住在报社的单身宿舍里。宿舍十多平方米,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也没办法洗澡。周雪岑看了看,第二天买了电磁炉、几副碗筷,成了一个简单的家。冬天宿舍太冷,两人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裹着厚厚的被子,听着歌,看着窗外的雪景入睡。
这么一住就是5年……后来,两人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家……
三年前,两人拿着这些年的积蓄和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钱,在河东市区南郊买了一套房子,房子虽然不大,但毕竟是属于自己的家。再过一年,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诺一。向北觉得孩子是上天送给他最好的礼物。诺一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每一次小小的变化,都带给了家人无尽的惊喜与欢乐。
向北和周雪岑的父母都属于“老来得子”,三十四五岁时才有了孩子。在现在看来,这是一件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在上世纪80年代,是极少有的。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