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幸的是,父亲早年因为打工患了肺病,早早地离开人世,抛下他们母子二人。不仅如此,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辛苦积攒的十几万块钱花完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自幼家境贫寒,许昌林选择了多数同龄人的道路,初中毕业就出来混社会。正所谓社会是最好的大学,许昌林逐渐适应了生存法则,混得如鱼得水:10年前,一条在建高速公路穿过骆河村,公路路基、桥墩的石料土方都需要供应商。许昌林抓住这个机会,从亲戚邻居那里借来十万块钱,愣是包下了这个项目,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从项目里尝到甜头的许昌林一发不可收拾,又到处承包各种工地项目,还在乡镇里开了一家饭店,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成功人士。
商而优则仕,许昌林生意做得风风火火,也想在村里大展拳脚。在两年前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许昌林与骆景晨同台竞选,村民们原以为骆景晨家族势力大、在村里有威望,当选是毋庸置疑的,没想到许昌林却像一匹黑马杀出重围,最终成功当选。
与许昌林的草根起家相比,骆景晨更像是骆河村里信仰般的存在。
上世纪80年代初,骆景晨成为全村第一个高中生——知识渊博,又写得一手好字。那时候,村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讣告喜帖,都要找他代写;有了什么难断的家务事,也会找他解决。加上家族庞大、年长威增,久而久之,村民们看他的视角越来越上扬,跟他说话时,都要端坐一旁,毕恭毕敬叫一声叔。
在村委班子里,许昌林和骆景晨这对搭档是一个奇特的存在。
37岁的许昌林是村委会主任,61岁骆景晨是副主任;长辈跟晚辈当副手,在骆河这个小圈子里,这个话题足够全村村民半年的谈资,这是奇一。
许昌林是官场菜鸟,从政不到一届(三年),骆景晨担任村干部已经十多年,论资历、论威望,都在许昌林之上。这是奇二。
至于第三个奇特,则是前两个奇特都不算奇特。为什么这么说?骆家跟李家一直不对付,这是村里公开的秘密。
在农村,人多就是硬道理,骆家是大姓,有天然的优越感;李家虽然人少,但是这几年也出了不少能人,自然不愿低人一等。大姓总想处处压着小姓一头,有时候又压不得,于是没办法,就拿拳头讲道理,所以冲突时有发生。
村民们原本以为这届村委会矛盾重重,然而恰恰相反,骆景晨多次在公开和私下场合对晚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