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八一厂、西影厂、珠影厂、峨眉厂也都拿出了看家本事,不过在的北影厂的《小花》和上影的片海战术下存在感有点薄弱。
“对了小明,我跟你嫂子说起收音机的事,她记得之前他们单位发过一张收音机购买券,说帮你问问。”
“哎呀,那太谢谢嫂子了,等下一次发了稿费一定得专程请你们一顿。”
彪子:“啊,没我的事吗?”
魏明笑:“你要是能把燕子请来,就算你一份。”
梅文化忙插了一句:“彪子,听我一句劝,这辈子都别让燕子见到这小子。”
枫哥听懂了,在黑夜中发出嘎嘎的笑。
万万没想到。
彪子还没请到燕子,第二天魏明的稿费却是先到一步……
(求月票,求追读啊!)
魏明激灵一下子:“你别介,我承受不起,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房间里顿时满是快活的空气,魏明也跟着坐下看了会儿电视。
78年复刊后《中青报》关于张志新和张海笛等人的连篇报道成功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她们,连九月号的《儿童文学》卷首都是悼念张志新的文章。
这样三份含金量十足的报纸突然要转载自己的小说,这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
所以接下来魏明借口出去转转,然后来到了蔚秀园13号公寓。
喜子开始碎碎念:“明哥,我的小人书已经看完了,但乐乐的口琴还能吹新曲子,我觉得她的礼物更好。”
魏明笑道:“乐乐叫我明哥哥,你叫明哥,人家比你多一个哥,待遇当然不一样了。”
喜子当即道:“明哥哥。”
魏明解释:“就是一篇文章发表在某个报刊上,其他报刊觉得丫写得真好,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出现在自己的版面,所以就提出转载请求。”
彪子:“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一位前辈碰了碰彪子:“没听到吗,给钱的!”
这会儿魏平安一家四口吃完饭,正在看电视,刚看完新闻联播,现在的播音员还是白云大妈十分想见的赵忠翔,他也是这档节目的第一个出境播音员。
“小明,快进来。”晓燕婶把魏明请了进来,两个小的立即围了过来。
《青年报》是魔都的报纸,和共和国同龄,也是魔都的团报。
《中国青年报》来头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