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赵睁开眼睛看了看这几个人又哭了,“你们不应该救我呀,今天死不了,明天还得死,分明是让我再受一次痛苦哇。”
说完了双手捶胸,泪如泉涌。
大家都糊涂了,也认识这个人,赵老板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为何要寻短见呀?去年闹土匪被人抢劫一空也没见他寻死觅活,麻英才当然也想弄清楚这些事的来龙去脉。
在当时的清河县城西有个专门经营农副产品的小镇。街上人口虽然不太多,却是方圆百八十里的粮食集散地。而做得最好的就是这位赵老板,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远近闻名。店铺所处的位置也好,不想被新来的一伙土匪给盯上了。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这些人悄悄的摸进镇子,大肆抢劫,虽然其它店铺也有损失,最多的还是赵老板。他店里存的粮食多,周转的银子也多,被土匪洗劫后,几乎就剩下一座空店。
伙计们看着东家咳声叹气,几个人座下来一盘算,幸好还有一部分没有运回的粮食和一些没收回的帐目,可加在一起还是无法继续运营,另外还有那些付了定金的粮食没办法运回。
老赵让帐房先生仔细一合计,起码还得二百两银子才能周转,不然就难以按时进货。丢了信誉不说,弄不好还要吃官司。最后只有一招,就是借鸡生蛋!
赵老板带上房产地契去城里开钱庄的于姓老板处,一张嘴要借二百两银子,到年底本息合计二百二十两,逾期将房产买卖相抵,决无怨言。
这位于老板外号干勾于,是出了名的吝啬鬼,可这次却是相当的爽快。
“行,没问题,赵老板生意兴隆,信誉也好,我于某信得过。”
由于良好人际关系和正确的经营指导方针,在一年当中他又渐渐地红火起来。
到了岁末年尾,老赵带上足够的银子去还钱。于老板当然也非常热情。
“来来来,赵老板正赶今天杀猪,吃完午饭再走。管家,你一会儿去帐房把赵老板的欠据拿来,然后再验过银子。我们今天要好好的喝上几杯,上酒!”
时间不长,肉山酒海摆上一桌子。赵老板也没多想,推杯换盏就喝了起来,于府管家把欠条还给他,也未仔细看,就一把撕碎了仍在地上,也是因为高兴就多喝了几杯,然后就骑着毛驴儿晃晃悠悠的回家了。
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隔一天干勾于就领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