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民急啊,吃完饭,都来不及跟欧阳远多说话,带上老婆孩子,急匆匆的回家去,他得去找他爷。
他爷爷没跟他们住在一起,在首钢那呢,他当天去,回不来那就住一晚上,挤挤没问题。
等到郭为民带着好消息兴冲冲的来找李稻花的时候,正好碰上同样来取经的孟和平等人。
孟和平他们跟郭为民可不一样,一群人大包小包的,除了他们的产品,还有送给李稻花的礼品。
两波人在职工大楼前面碰上的时候都没想到他们找的是同一个人。
这么多人,李稻花家站都站不下,只能找欧阳远,在北邮帮他们找了个没人的教室。
“我知道,你们都是看了下岗记想要学习进步的,我先提一个要求。”
“您说。”
“是这样,你们刚来北平,可能不了解,我的下岗记发表之后,很多人都觉得,我写的异想天开,写的不是改革文学,是空想文学,所以,我希望借助你们,证明,我写的就是改革文学,是可以实现的!”
孟和平他们还真不知道这事,首先,下岗记刚发表没多久,还没达到全国都知道的程度。
各种各样的讨论也只是局限在北平,最近才勉强扩张到北平四周。
但是李稻花这么说,那就说明她肯定会全力帮助他们,不会藏着掖着,这他们求之不得啊。
“这是应该的,就算您不提,我们也不会忘记您的帮助。”
“好,那咱们等会儿,我让我老公去请报刊记者了,等记者来,咱们就开始讲讲具体怎么改革。”
说完,李稻花坐下,郭为民赶紧举手:“我,我有好消息,我爷爷说,只要能挣外汇,厂里的钢铁有多少拉多少,当然,要钱的,外汇。”
“他们说完就轮到你。”
郭为民美滋滋的坐下,这次能听课的,他可听说了,是川省的一个棉纺厂的骨干人员,他,一个待业工人。
就算是上岗了,那也是个锅炉工,跟骨干差的远了,现在大家一起坐在这。
很快,北平日报,北平晚报和梁宁都来了,这都是老熟人,最近李稻花在报纸上骂架就是在日报和晚报上。
“人都到齐,咱们现在开始,孟厂长先说说你们厂的问题。”
“是这样的……”孟和平把他们厂的问题简单叙述一遍,其实是老生长谈的问题,对于工人的管理,他们已经知道该怎么办,他们迫切需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