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意识到,要将渔村联盟的势力进一步扩展到周边的其他村庄和城市,单纯的资源共享与和平谈判已不再足够。随着联盟规模的扩大,各个村庄间的利益差异也日益明显,合作变得更加困难。一些较为富裕的村庄开始对渔村联盟提出更高的要求,甚至有些村庄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份额。这让李川深刻意识到,如何平衡不同村庄的利益,将是未来能否顺利扩展的关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川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创建“资源管理池”,通过共同的基金和资源共享机制,来平衡不同村庄间的利益冲突。简单来说,每个村庄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力与贡献向联盟缴纳一定比例的资源,这些资源将被纳入“资源管理池”,由联盟统一调配。各村庄则根据需要从中提取资源。
李川坚信,这一机制能够在短期内平衡各村的利益,避免矛盾激化。但即便如此,这项提议仍然引起了部分村庄的强烈反对。较为富裕的村庄认为,他们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和资源,不应当将自己的财富平等分配给其他村庄。这一问题迅速引发了关于资源分配的激烈争论。
为了平息争议,李川决定亲自主持一场关于“资源管理池”的会议,邀请所有村庄的代表参与。在会议上,他耐心地讲解了这一方案的长远意义:“渔村联盟并非一个单纯的资源分配机制,而是一个稳定的合作平台。只有实现资源共享,才能确保每个村庄都能在联盟的框架下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保护。长期来看,这将为每个村庄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而不是局限在短期的利益上。”
他的言辞冷静而有力,逐步让各方村庄的代表看到了方案的潜力。在经过数次激烈讨论后,李川提出了一些补充措施:对于贡献较大的富裕村庄,联盟可以在短期内给予更多的资源支持,以鼓励其继续参与合作;而对于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则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帮助,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通过这样的双向激励,富裕村庄的代表逐渐意识到,通过提升其他村庄的生产力,整个联盟的资源将更加丰盈,从而促进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经过长时间的商讨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