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募民妙计,这是诸葛亮的粉(2/3)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章 募民妙计,这是诸葛亮的粉(2/3)

一同效力将军。”

    刘封笑道:“邓主簿误会了。你来之前,这军中并无文吏,你是第一个。既然邓主簿有好友也在城中,我也不用烦恼为邓主簿招募文吏之事了。”

    邓范顿时愣住。

    我这个主簿就是个空架子,一个属吏都没有啊!

    刘封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遂道:“这样,我给你二十个名额,你可自行去招募能用的文吏。举贤不避亲,只要能助我充实上庸在籍之民的贤士,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征募为吏。”

    刘封这话就相当于在告诉邓范:这二十个人,哪怕将你八十岁老母和三岁的小孩都编入其中,只要你充实了上庸的在籍之民我都视其为贤士。

    邓范虽然有些无语,但也不想放弃这个进身的机会,当即再拜:“再谢将军信任,末下必不负将军所托。”

    刘封见邓范接了这个重任,举樽再敬:“我得此邓主簿,胜听挞音,当浮一大白!”

    “请!”

    虽说邓范在历史上的留名仅仅只是因为跟邓艾同名且让邓艾改了姓、甚至于眼前的邓范跟那个让邓艾改名的邓范是否是同一人也尚未可知,但邓范却对上庸的民情有极深的了解,凭这条就足以委任要职。

    法外狂徒曾说过几句很有意思的话。

    夏侯尚在攻占上庸后,也曾以上庸为通道,向西推进七百余里。五六年间,山民蛮夷前来依附的竟有数千户!

    要知道申耽申仪在上庸至西城一带也才聚众数千户!

    邓范一个新野来避祸的士子,不仅知道城中有不少游户,还知道上庸以西七百余里生活了大量的山民蛮夷。

    虽然最后邓范的最后一句有奉承之意,但邓范提出的充实上庸民户的计策却也是实实在在的在为刘封考虑。

    刘封初到上庸,尽管有田七田忠等忠诚义士为爪牙,但刘封身边却没有可用的亲信文士。

    邓范自荐而来,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缺。

    “可若是徭役赋税太轻,又不堪军用。”

    “故而当务之急,是要增加上庸的在籍之民。”

    “上庸粮少民寡,并非真的少人,而是在籍之民少;自上庸往西七百余里,城外多有山民蛮夷。”

    更提出了“许以轻徭薄赋,再提供耕牛、种子,教授其耕种、桑蚕、织布等技艺”的募民之计,这必然是有过实地考察且真正去了解过山民蛮夷的需求。

    这是个人才啊!

    这次是真的惊讶邓范的才学。

本章第2页/共3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