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话锋一停,语气中尽是对孙权的不信任。
“孙权反复无常,今日臣服,明日复反,不可不防;还需叮嘱燕王,不可疏忽大意,轻信了孙权。”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孙权偷袭江陵一事,让关羽记忆犹新。
本可威震华夏成就不世功名,结果却因疏忽大意而被孙权背刺掏了心窝子。
自此以后。
关羽就不敢再有骄矜和大意。
昔日锋芒毕露,今日藏锋内敛。
若用矛盾学来论。
关羽今日能藏锋内敛,真正具备大将军的素养,倒也得感谢孙权的这次背刺,是祸亦是福。
否则一个骄矜自大的大将军,就不仅仅是祸及荆州,而是祸及整个大汉了。
刘备对刘封很是信任:“以吾儿的谨慎,云长无需担忧。任那孙权如何反复,定也逃不脱吾儿的掌心。
朕这就按吾儿军报所述下诏,先诏令孙权孙登父子入长安觐见,再诏受封江东文武,以助吾儿尽揽江东人心。”
倘若渣权在场,必定是又羡慕又嫉妒又怨恨。
权力面前,刘封只是一个假子,还是一个功劳高盖刘禅的假子,刘备竟能与刘封做到父慈子孝?
瞧刘备这话说的,完全没有对刘封有半点的提防,连丝毫的怀疑都没有!
假子啊!
刘封只是个假子啊!
难道不担心刘封刚猛难制威胁到刘禅的地位吗?
倘若渣权知道刘禅对刘封一直都视为兄长一般尊敬,心情估计会更难崩。
不仅刘备要与刘封父慈子孝,刘封与刘禅更是兄友弟恭。
乱套了!
全乱套了!
这根本不是权力下的父子兄弟!
权力下的父子兄弟,应该如袁绍父子、如刘表父子、如曹操父子,为了权力,亲儿子可疑、亲兄弟可杀。
孙权更不明白刘封的想法。
对刘封而言:我打得越狠,阿斗的位置才能坐得越稳;阿斗的位置坐得越稳,才没人敢来挑拨离间。污蔑阿斗的一个月死,污蔑我的当天死。
没人规定,权力之下,就一定得父疑子、子疑父、兄疑弟、弟疑兄?
甚至于,刘封还得将孙权劈头盖脸怼一顿:你丫的不学好,不学你哥,你学曹操?
而在刘备高高兴兴的给刘封送诏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