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相遇(下)(2/5)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四十七章:相遇(下)(2/5)



    武公还不屑的对使者说,“可鄙之人,我和他有什么好谈的呢?”

    而对方的骄狂,也是西门豹担心,赵国会利用白狄,偷袭邺县的原因之一。

    毕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啊!

    “那你怎么知道我们会来呢?”那说雅言最利索的白狄哼了一声,显然不信。

    西门豹指着他的脸,说道,“戎狄和诸夏之异,何其大也?”

    “难道你们认不出我诸夏,我诸夏还认不出你戎狄吗?”

    邺县也在太行群山的覆盖之下,也有一些人,为了获取资源,而进山打猎。

    这些白狄既然已经来到了武城,那么一不小心,被跑的远点的邺县人看到,也是正常的。

    而如何一眼就看出白狄来?

    且说,

    诸夏先人,对四周蛮夷的态度,素来是鄙夷的,因此在为其取名时,也不会考虑太多,浪费自己的精力,有什么便叫什么。

    赤狄之“赤”,是因为其人原本喜欢在面上,涂抹赤色,彩绘其容,以彰显其凶恶,故而得名。

    不过等和诸夏往来密切后,赤狄也渐渐改了这风气。

    而没有了那涂面,赤狄看上去,和诸夏之人,其实没什么不同。

    因此在晋景公时,赤狄中的潞氏之主婴儿,还曾迎娶了晋景公的姐姐。

    在民间,随着赤狄衰落四散,和诸夏之民婚姻的例子,也有不少。

    只要“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也不琢磨着建国争霸,那诸夏其实也不会过于追究。

    而白狄之“白”,却有些不同。

    也许是其原本生活于诸夏西北的地区,其人肤色,相较诸夏之民,要白上许多。

    且不是健康的白里透红,而是一种让人诧异的惨白。

    日照之下,还不太清楚。

    但在阴暗之地,诸夏白狄两两相望,对方的白肤,就有些显眼了。

    当初那发现白狄踪迹的猎户,便是因此断定其来历,然后向西门豹举报,当地有一伙不明踪迹的戎狄出没!

    谁让西门豹此前颁布了法令,说只要有利于诸夏打击戎狄,增加邺县的奴隶储备,便可以给予赏赐呢?

    白狄啊白狄,

    邺县之民无钱,苦甚,只能借你人头一用了。

    听了西门豹的话,那几人哑口无言。

    所以说,这次双方的碰面,是全然的巧合——

    西门豹这边,

本章第2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