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璇这个古人或许不懂,但李彻作为穿越者,对此却有真实的历史作为参考。
对应自己世界的历史,此刻的高丽就像是隋唐时的高句丽。
隋文帝时期便开始征讨高句丽,遭遇惨败,一代明君至死都耿耿于怀。
其子杨广上台,这哥们更是重量级,上来就是一套小连招:
固边修长城、建造新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等等。
站在历史宏观角度,看似这些国策都没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雄才大略,也给了后世营销号洗白的借口。
但从当代百姓的角度看来,这哥们的残暴程度简直是罄竹难书。
无休止地滥用民力,导致中国人口从隋朝大业五年的4600万跌至1800万,足足没了三分之二。(数据出自《隋书》、《旧唐书·食货志》)
所谓的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其实就是后人感受不到古人的痛。
为了他的‘雄才大略’之下,埋了多少具无辜百姓的尸骨?
至于世家大族扯后腿什么的,那更是无稽之谈。
平衡内部势力冲突本就是一个皇帝的本职工作,这种事都没做明白,那不正是昏君的最好佐证吗?
尤其是那三次出征高句丽,统计下来动用的民力有四百万到五百万之多,输得却是一次比一次惨。
这位‘伪·千古一帝’至死都没能拿下高句丽,反倒是让自己的臣子割了脑袋。
高句丽间接拖垮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真·千古一帝李二凤登场后,全盘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却唯独在征讨高句丽这件事上出现了例外。
二凤凭借强大的武力再次征讨高句丽,在付出了一定代价后,虽然得胜而归,但高句丽依然没有被彻底消灭。
直到对外态度强硬的唐高宗李治继位,这才彻底将其灭国。
隋唐四代君主,算是三个明君(隋文帝一个,唐太宗算两个,唐高宗算半个,隋炀帝倒扣半个),都非常有默契地以征讨高句丽为己任。
说到底,是因为高丽和契丹、女真不同,他们是有着中央集权意识的农耕民族,拥有完善的国家体制。
他们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对中原王朝造成了挑战。
毕竟北方之敌向来是中国的心腹大患,凡是在这里站稳脚跟的政权,扩张的方向有且只有中原地区。
更何况,高丽还是一个喜欢学习、剽窃的民族,任谁看见一个天天和自己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