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一封到哥伦比亚的信(2/4)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十二章 一封到哥伦比亚的信(2/4)

回来重新当主编,自此,他似乎就失去创作舒适区,把精力都投入到对《红楼梦》的研究。

    现在,情况有点僵住了,有个懂点西语的小伙子指出大家在胡扯空谈,然而,大家却无法反驳他。

    黄兴邦出来打圆场,他问余切,“你真的还懂西语?”

    “懂一点。”

    刘芯武插话,“我不信!而且,他从哪里来的资料?搞不好他编的呢?”

    于是,黄兴邦就笑道,“余切是当地状元,考上的燕大。各位不了解……他家里是书香世家,我之前看报道说,余切的家里书堆满了一整面墙,其中很多外国书籍,因为他伯父翻译者的特殊身份,在那些年代得以小心保留下来。”

    刘芯武当然不会着道,他换了个角度质疑:

    “余切,你可能写小说是有天赋的,但我们搞文学研究,要的是胆大心细,主要是心细,要小心的求证……现在国外都在追捧魔幻现实主义,我正要引进来,你偏偏说没有这个东西,你不拿出点东西来,让我们怎么信服?”

    “你要真是有水平的话,写一篇有理有据的研究出来,我给你发到期刊里面接受人批评……你要是没有,就不要打扰我们了。”

    得!

    来活儿了。

    有关于《百年孤独》的研究,和有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是有相似之处的,就是一堆红学家们研究尽了书,不得不研究作者本人和当时社会,结果却找到了远远实在得多的料。

    马尔克斯这本《百年孤独》的猛料,余切偏偏是知道的。

    书中描写了许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情节,因此被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其中最著名的是描写跨国橡胶公司(原型是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对要求涨工资的工人开枪射杀,根据主人公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描述,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置身于一辆夜间轰隆隆驶向大海的列车上,身边全是一排排工人的尸体。

    他们都摆放在装香蕉的货架上,火车足足有两百节车厢。

    这列火车载着三千多工人的尸体,向大海驶去,就像是倾倒熟透变质香蕉一样都扔到大海里。

    然而,主人公死里逃生回来后,忽然发现不管走到哪里,别人都对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印象,似乎军队从来没有开过枪,工人从来没有过散步。

    西方人看了,就觉得马尔克斯写的太扯了,他这种情节还有许多,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

    这是马尔克斯本人写的真事儿,但是,最后连

本章第2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