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 它们挡着我看文和了(3/5)
底色 字色 字号

四十八 它们挡着我看文和了(3/5)


    一心会从此拥有了开采铁矿、办设钢铁企业的资质,并且在税收层面享有相当的优惠。

    右扶风那边多多少少象征性的要给沈恪一点交代,沈恪虽然愿意抱大腿,但是也不能真的白嫖人家,该打点的可以少,但不能没有。

    至于京兆地区,那就是纯粹的白嫖了,跟自家老爹还有什么好说的?

    作为便宜儿子,不坑爹已经是天大的孝顺了,白嫖一点税收算什么?

    两家钢铁企业都归属于一心会的后勤部管辖,由出身冀州豪门的赵俊作为主任管辖,搞开矿、冶铁、锻造农具的事情。

    赵俊家族富裕,小的时候也学习过经营之道,很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是非常合格的管理人员。

    也就是性格上有点冲动。

    不过年轻人嘛,谁还没点火气?

    你还能让年轻人不要太年轻?

    袁树计划首先就在这两个地方搞起规模生产,帮助当地的自耕农,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农具,收取一些费用,顺便积累自身的经验。

    至于当地本来就有的“钢铁企业”,袁树也没有放在眼里。

    本身就产量不足、质量极差,主要的精力还都要用在应付官府的差遣上,根本无暇管顾这一块民用市场。

    而袁树则不同,背靠官面力量,只做民用市场,专注农具生产,不做军用器械。

    所以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市场竞争之类的。

    就算有,这些人又如何敢明目张胆和他袁某人作对?

    我袁氏的门生故吏是吃素的?

    是摆着看的样子货?

    敢动我,吃、拿、卡、要加上检查账册这闪电五连鞭直接给你来上一遍,看看是你的企业能活还是我的企业能活!

    而中原人去凉州做官,往往也是作威作福,不想着发展当地保境安民,只想着捞一笔好处拍拍屁股走人,东汉朝廷也基本是把凉州当作化粪池、垃圾堆,几乎不把凉州当作汉土。

    当地作为汉帝国反击匈奴而兴盛的起点的河西地区就此沦为汉帝国眼中的天弃之地,凉州人也成为二等公民,受到各种各样的鄙视,以至于凉州与汉帝国离心离德,发展出了庞大的离心势力。

    对于这个尚未完全成型的学说,贾诩接触几日之后甚至可以和袁树讨论一下其中的不足之处和思维漏洞,给出自己的建议,帮袁树补缺补漏。

    什么叫天才?

    袁树算是明白了。

    在袁树的印

本章第3页/共5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