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 一心会(1/4)
底色 字色 字号

四十二 一心会(1/4)

    本来,袁树是比较想通过致良知之学成立一个学派的,但是现实因素使得他难以操作。

    虽然说当前阶段已经有很多人跟随袁树学习致良知的学问,每当他讲学的时候,总有很多人认真听讲,但是归根结底,这门学问如同所有的古文经典一样,并不能帮助大家做官。

    从根本上来说,袁树提出的致良知之学是脱胎自《孟子》这本书,而《孟子》在汉代被视作辅翼儒家经典的“传”,而不是“经”,其地位和左氏春秋这一类的传文一样。

    而更重要的是,《孟子》甚至没有被认为是可以解经的传文,目前来看,仅有受到党锢牵连的名士赵岐一人有著作《孟子章句》用以解读孟子,但袁树也只是听说,并未亲眼看过这本书。

    就算这本书已经问世,但是时间尚短,没有有名大家进行品论,很难推广,更遑论将其地位抬高。

    所以在当前这一阶段,并没有依托《孟子》而形成的理论体系,没有理论体系,就不能成为一个学派,一个学派,总要有“学”,然后才能有派。

    目前整个东汉学术界,《孟子》被诸多学派当作是一本课外可以研读的优秀的课外书,没有专门研究《孟子》的学派。

    致良知之学也是袁树个人提出、并没有名士大儒为其摇旗呐喊背书的一种新兴学说。

    所以袁树和卢植商议过后,卢植认为,若是真的想要让致良知之学在东汉学术界站稳脚跟生根发芽,首先要让《孟子》站稳脚跟。

    袁树想要发扬光大的致良知之学是从《孟子》产生的,《孟子》若不能成为显学,也就难以顺势带动致良知之学。

    所以卢植建议袁树善用自己的才能,花费一些时间为《孟子》做章句,解读《孟子》。

    袁树对此有些为难。

    “前者已有赵君著孟子章句,还需要我再注解吗?”

    卢植大笑。

    “公羊传已有严氏之学,为何还有颜氏之学?”

    袁树恍然大悟,感谢了卢植,随后便着手准备为《孟子》进行注解。

    而后,在请教马融的时候,马融也告诉袁树,想要提高在学术界的地位,真正成为一代大儒,就要能够自己著书立说。

    单纯只是一段讲学、一次助农行动,只能提升局部名望,而不能成为学问大家。

    若想实现他的理想,将致良知之学发扬光大,就要让《孟子》拥有更高的地位,袁树完全可以在注解《孟子》的时候将自己的致良知之学融合进

本章第1页/共4页,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书页 下一页 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大小

日点击榜                                      More+